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的生存基础。随着社会以及核工业的发展,土壤的放射性污染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目前,针对放射性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生物修复。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用于解决突发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污染问题。现场玻璃固化技术被认为是核试验场α污染土壤的理想治理方法,也是目前核废物处理处置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之一。因此,本论文利用微波烧结技术探索核试验场α污染土壤玻璃固化体的快速烧结新方法,开展基于核试验场放射性污染土壤中单一核素固化处理的模拟基础研究。选取了以核试验场外围土壤作为固化基材,Nd3+作为模拟An3+放射性核素的模拟放射性污染土壤作为处理对象,采用微波烧结技术开展模拟放射性污染土壤固化体的制备,对烧结前后土壤的成分、高温固相反应、物相、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化学抗浸出性能和致密化动力学进行相应的评价,整理各部分结果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波烧结技术合成土壤玻璃固化体的温度为1300℃保温30min,其工艺条件优于传统固相法在1500℃保温2h条件下获得的土壤固化体;且微波条件下的土壤固化体的孔隙率要明显低于传统烧结条件下的土壤固化体,同时系列固化体的密度主要集中在2.813 g/cm3-3.215 g/cm3之间。随着Nd2O3含量的增加,固化体的浸出率呈现逐渐增大趋势。当含量为25wt.%时出现略微的减小,这可能与固化体本身的致密性降低有关。系列固化体在不同温度及浸泡时间条件下,浸出液中模拟核素的归一化浸出率保持在10-410-6 g.m-2.d-1量级。表现出良好的抗化学稳定性,这也可能是因为在长期浸出过程中二氧化硅网络水解释放的硅、铝和钙,在反应界面形成了一层凝胶,进而减缓了浸出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