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1930-2019)是美国当代最为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之一。作为一名“图书馆式”的学者和批评家,布鲁姆的诗学体系宏大而极富个性色彩,诗学思想深邃而又颇有争议性。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布鲁姆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先后经历了浪漫主义诗歌批评、影响误读理论、西方正典和文学阅读理论以及21世纪之后对影响误读理论的再思考。文学创作主体间和文学文本间的影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1930-2019)是美国当代最为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之一。作为一名“图书馆式”的学者和批评家,布鲁姆的诗学体系宏大而极富个性色彩,诗学思想深邃而又颇有争议性。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布鲁姆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先后经历了浪漫主义诗歌批评、影响误读理论、西方正典和文学阅读理论以及21世纪之后对影响误读理论的再思考。文学创作主体间和文学文本间的影响接受是布鲁姆诗学体系建构的核心,也是其诗学思想中最为个性化和最具影响力的部分。布鲁姆重构了文学创作主体间关系和文学传统的生成过程,认为每一个具有审美原创性和个性色彩的作家都是在其前辈作家带来的“影响的焦虑”中进行创作,并通过对前驱的强力误读才在文学传统的序列中获得自己独立的“诗人身份”,文学传统的生成就是创作主体间对抗的结果。但在布鲁姆21世纪之前的文学批评中,“影响”仅作为重要的诗学背景和隐流贯穿在其中,有关“影响”的本质、“影响”的作用机制及其文本表现都没有得到充分正面的阐释和论证,直到2011年《影响的剖析——文学作为生活方式》问世,“影响”才在布鲁姆对其前期诗学批评和理论建构的修正、续完和再现中由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文本现象上升为一个具有普遍性和完整性的诗学概念,并由此建构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论脉络,实现了影响理论的转向。本文以布鲁姆《影响的焦虑》、《影响的剖析》及影响理论的相关著述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其前后期影响理论的内涵转向,对布鲁姆后期影响理论在影响的本质、影响的文学表现和影响与经典审美标准的关系等方面的修正和补充进行研究与挖掘,以期对其以“影响”为核心的诗学体系的建构进行较为完整的关照和探究。本文主要从布鲁姆诗学影响批评的批评内核、批评内容以及批评立场三个方面对影响理论的转向进行研究。正文共分为三章,基本内容如下:第一章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对“影响”的本质、作用机制和思想内核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从‘焦虑’到‘防御’”体现了对诗学影响本质的修正,后期布鲁姆影响理论突破了前期“焦虑”和“误读”的局限,将“影响”界定为“掺杂着防御机制的文学之爱”,影响与焦虑、误读不再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取得了自身的本体地位;基于此,布鲁姆将文学的影响机制“从‘对抗性’修正为‘互文性’”。可见布鲁姆后期理论视角由创作主体向文本倾斜,不再执着于借助精神分析学对创作主体间在想象力层面展开的意志角逐进行论证,转向对文本间修正关系和不同作家误读前人的不同方式进行系统性的批评;“诗人内心的诗人”即诗性自我是布鲁姆“影响”诗学思想的内核,诗人间和文本间的对抗关系会在影响构成的张力中内化,激发作家身上的诗性自我,使作品呈现出非凡的创造性。第二章主要通过分析布鲁姆影响理论中对浪漫主义的重申,发掘其文学经典特质——崇高的文学表现和其存在的合法依据,并从中剥离出以惠特曼的诗歌和梅尔维尔的《白鲸》为代表的美国式崇高。诗性自我是经典作品间共通性和恒定性的存在,而崇高是诗性自我的文本表现,布鲁姆的诗学体系由此实现了影响与经典的相互佐证,消解了早期影响理论中蕴含的神秘性和超验色彩,更加贴近其所追求的“不偏不倚的批评”。第三章则主要通过考察布鲁姆前后期影响理论建构的背景和批评形态的变化来探究其批评身份的位移。布鲁姆后期放弃了学院式的理论建构方式,转而用批评鉴赏的形式分析经典作品间的影响关系,弥合其影响理论中的断裂,并由此勾勒了西方和美国经典文学传统的脉络。作为一个纯正的浪漫主义诗学批评家,早期布鲁姆对整个西方文学批评领域的语言转向和文化转向思潮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抵制,《影响的焦虑》和《西方正典》都是其面对学术论争的“激情之作”,而后期其批评态度则渐趋于冷静,转向对其自身诗学体系的反思和修正,重申了以崇高为经典文学标准的审美立场,并确立了以审美光芒、认知力量和智慧为对象的批评立场。结语部分对布鲁姆前后期影响理论的变化进行了总的分析、概述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以“自我”为核心的影响诗学进行了评价和关照。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建设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沟通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成果,"一带一路"已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江苏外贸基础好,拥有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近年来,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带一路"建设给江苏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江苏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发展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并根据机遇和挑战,结合江苏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发展现状,提
跨境电商产业的出现,转变了人们的日常消费理念。它作为一种新型贸易形式,在我国贸易效率和经济转型升级上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河北省是我国经济大省,但在跨境电商产业上的发展却不及其他发达省份,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为背景,以白沟跨境电商发展为例,采用文献检索法和描述性研究法,发现河北省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主要存在跨境电商产业进出口发展不平衡,物流体系不完善,高质量综合人才稀缺,电商
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英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英语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由于农村留守学生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合适的环境氛围等多方面因素,在农村初中学校英语厌学现象较为常见。曾有幸在农村Q中学从事过初中英语教师工作,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深感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对待英语学科的态度变化。很多学生从开始接触英语的感兴趣到毕业时候的英语厌学,这两个极端态度的转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高等教育研究领的一项国际性议题。目前,法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以政府为主导、以责任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其中法国高等教育的外部质量保障工作主要由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评估高级理事会(Hcéres)承担。鉴于中法两国都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外部质量保障模式,本研究以法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为研究对象,以法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的历史演进过程为切入点,重点呈现法国高
澳大利亚的外交战略常常被学界视为在大国竞争环境下亚太地区中等国家对华外交战略的缩影。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心逐渐由西方转向东方,在此背景下如何系统捕捉澳大利亚对地区形势变化的应对以及分析其对外战略行为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梳理澳大利亚对华交往行为的演变历程,可以发现,1996年以后其对中国的外交战略具有明显的“对冲”特征,即澳大利亚一方面在经济上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获得发展红利,另一方面又在政
随着网络的发展,当代中国的悬疑小说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周浩晖的悬疑小说以其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以及严密的推理博得大众的眼球。为了让世人了解明末大将军李定国,周浩晖巧妙地构建了《摄魂谷》这部悬疑小说,谱写了一曲人性善恶的信仰悲歌。比利时语用学家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认为传统的语用学研究不能全面地认识语用学,也不能解决语用学界定模糊、范围宽泛的问题。因此,他另辟蹊径研
日本动画圣地巡礼中的交汇空间,是动画作品中的虚构空间和日常生活中的现实空间的重合,本文从相关的空间理论出发,探讨交汇空间的形成、交汇空间中的空间表象和建立在二者分析之上的交汇空间的特点。绪论部分介绍了动画圣地巡礼的含义和其发展现状,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具体阐释了交汇空间的形成,表明动画作品中的虚构空间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和日常生活中的现实空间发生联系:首先,动画作品经历了从描绘非现实到现实
本报告书是关于《全校最淘气的孩子》的韩中翻译报告书。《全校最淘气的孩子》由韩国著名童话作家李恩在所著,于2015年12月18日出版,全书通过6段温暖的小故事,展示了围绕在6位小主人公身边的幸福与烦恼,引起小读者的共鸣。另外,书中巧妙地折射出了国际婚姻、校园问题、教育理念、独居老人等韩国的社会文化现状,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全校最淘气的孩子》属于儿童教育文学,其目标读者是儿童。在儿童的成长发展过程中,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汉语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速度日益加快,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的热情也越发高涨。但是,在当下汉语教学的大好环境下,我们也要意识到潜在竞争的存在,尤其是我们的古老邻国——日本与韩国,也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各自的语言与文化。埃及是整个非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较早开设汉语教育的国家之一。然而,埃及目前的汉语教育发展水平并不突出,规模也有待发展。要想了解这其中的症结所在,最好的方式就是去
本文主要研究补语在《HSK标准教程3》(以下简称《教程3》)中的编排情况,从总体设置、具体设置和讲练设置三个方向出发,对教材中补语项目类型、编排比重、复现情况、讲解内容和练习设计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将补语类型和编排比重这两个方面与《新汉语水平三级考试大纲》(以下简称《三级考试大纲》)和《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以下简称《语法等级大纲》)进行对比分析,其余三个方面是从教材自身进行编排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