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力作用下复合材料悬臂管的弹性理论精确求解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缠绕复合材料管工程上有广泛应用,但在悬臂荷载下的应力和位移一直未能满意求解。本文在没有忽略任何应力分量的情况下采用弹性理论精确求解了复合材料悬臂管问题,通过两次分解极大地简化了求解过程,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应力分布特征和变形特征即横向偏移等剪力效应。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基于完全应力场和完全位移场推导了复合材料悬臂管问题的相容方程,将复合材料悬臂管问题虚拟分解为仅包括线性弯矩的复合材料管Ⅰ*和仅包括常数剪力的复合材料管Ⅱ*,显然它们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复合材料管,从而虚拟分解不属于叠加原理,但可以由此进一步构造常数弯矩梯度作用下的纯弯曲复合材料管Ⅰ和包含应力梯度及其局部位移梯度附加项的复合材料管Ⅱ,从而对复合材料管进行了简化。(2)复合材料管Ⅰ可以直接采用纯弯曲公式求解,但复合材料管Ⅱ由于控制方程非齐次项的环向函数中同时包含了主向变形参数与和副向变形参数而难以直接进行变量分离,因此需根据该函数特征进一步深度分解为复合材料管Ⅱ(Ⅰ)和复合材料管Ⅱ(Ⅱ)。深度分解属于叠加原理,其中复合材料管Ⅱ(Ⅱ)为副向纯弯曲问题,也可以采用纯弯曲公式直接求解,而复合材料管Ⅱ(Ⅰ)由于与纯弯曲问题具有相同的齐次方程,所以只需采用待定系数法求其特解。根据复合材料悬臂管的自由边界条件、连续性条件以及等效荷载条件确定通解中的组合系数和变形参数,得到了精确弹性理论解答。(3)对复合材料悬臂管的应力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由于本文能够进行精确定量求解,可以得到完全应力场中环向峰值所对应的相位角随半径的变化情况,从而明确指出在横截面上所有应力分量均不再保持对称性,改进了已往定性分析的不足,同时,定量分析了复合材料悬臂管剪力效应即副向偏移曲线,从理论上证明了特殊复合材料悬臂管不存在剪力效应,从而明确指出其产生条件为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下的斜绕复合材料悬臂管。(4)对若干根简单复合材料管[0°]、[90°]、[90°/0°]、[45°]、[75°]和[75°/45°],采用本文方法进行了应力和变形分析,其中复合材料管[0°]与Lekhnitskii的理论进行了对比,其他均与精细有限元进行对比,结果吻合良好,证明本文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计算了工程中常用的交叉缠绕复合材料管[75°/-75°]和[(75°/-75°)40],分析了其应力对称性特征。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文本处理的快速发展,词义表示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不少研究工作已经证明词义表示可以提升许多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的性能,例如神经机器翻译。作为许多任务的基础,词义表示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本文探索了两种方法来增强词义表示,并用于改善神经机器翻译。第一种是引入了词语内部结构的词义表示。传统的方法多以词或者字符为基本的语义单元,为结合二者的优点,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字符和词的混合表示方法。但是这
5G的商用对无线通信网络在应用中的各项通信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5G 的MU-MIMO(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毫米波通信虽可适应5G的需求承载更大数量级的数据传输,但由于毫米波衰减性强、穿透能力差等问题,其传输稳定性成为5G网络毫米波通信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在研究毫米波中继设备辅助5G毫米波通信的基础上,对毫米波中继的通信进行优化
光子晶体的光子带隙让光子晶体成为一种可控的、完美的技术手段,它能够按人们的实际需求来控制电磁波的传播,而分析光子晶体的能带结构是光子带隙的关键。基于一些经典算法上的缺陷,本文主要提出了混合谱元法和全矢量混合谱元法来针对不同介质情况下的二维光子晶体能带结构。对于各向同性和色散材料的二维光子晶体,混合谱元法能够实现精确地计算其能带结构;对于各种复杂介质的光子晶体,如任意三维各向异性材料,全矢量混合谱元
激光雷达凭借其精确的测距能力,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地质测绘、三维建模、自动驾驶等领域。而随着深度学习处理激光雷达数据能力地提高,激光雷达数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与图像数据相比,激光雷达数据在采集及后期处理成本要高得多,并且激光雷达数据具有稀疏性和无序性,使得对数据的标注难度较大。因此如何高效地生成激光雷达数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此外,不同类型的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不同,得到的激光雷达数据会有较大的差异
真菌次级代谢产物(SMs)特别是具有新颖结构特征的次级代谢产物是药物和农药发现的重要来源。荒漠植物由于生存环境特殊(荒漠地域温差大、光照强、水分少、盐碱高与寡营养等环境),内生真菌从其宿主植物所获得营养和生存空间很少,物种内部或种间的竞争激烈,同时与宿主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或拮抗也更加紧密或激烈,极有可能产生结构独特且具有不同化学生态、生物活性或信息交流功能的次级代谢产物。因此,本研究选择1株特殊生
随着精对苯二甲酸(PTA)产能的逐年增长,PTA氧化残渣的量也逐年增加,PTA氧化残渣的处理问题一直是整个行业的难题。PTA氧化残渣中含有较多的苯甲酸和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以及少量邻苯二甲酸,而工业上的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OTP)、间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OI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OP)常作为增塑剂使用,苯甲酸异辛酯也可以生产下游产品,因此,本文提出了利用PTA氧化残渣来制备混合型增塑剂(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由于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无电离辐射以及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等优点,是临床诊断最有价值的成像方法之一。然而,MRI的主要缺点之一是扫描时间较长。长时间的扫描不仅不够经济高效,还会由于病人无意的运动次数增加,导致采集到的图像带有运动伪影,严重影响图像质量。这些因素使得MRI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加速磁共振成像和校正图像的运动伪影非常
目的:结膜下组织纤维化是眼科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多发于需长期滴用含防腐剂苯扎氯氨的滴眼液来降低眼压的青光眼的患者,以及手术后出现局部创口瘢痕化的患者中,目前尚无有效解决办法。已有很多研究认为非诺贝特在心、肝、肾、肺等组织器官中均有抗纤维化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其在大鼠结膜下组织中的抗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两个部分,细胞实验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结膜下组织,消化并培养出原代
第一章回顾性研究:完全肠内营养治疗成人难治性克罗恩病疗效背景: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尽管C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其治疗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完全肠内营养(Exclusive Enteral Nutrition,EEN)在CD中具有特定的治疗价值。在患有CD的儿童中,EEN被认为是一线治疗,但其在成人中的治疗应用争议较多。目的:研究EEN对难治性CD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度的加快,转型中的农村社区正面临着征地拆迁、机制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其中“非城非乡”是最突出的特点。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在转型中农村社区面临着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双重困境。在这种背景下,儿童之家通过政府、妇联、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共治的治理形式,较好地发挥出儿童社区教育功能,为转型中农村儿童社区教育提供了一条多中心治理的参考路径。本文以多中心治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