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传统意义上的中学语文课堂是封闭的,强调的是单项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要求问题指向的单一性和标准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强调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只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将活动类课程研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作为一种新的活动类单元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传统意义上的中学语文课堂是封闭的,强调的是单项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要求问题指向的单一性和标准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强调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只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将活动类课程研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作为一种新的活动类单元构成,为语文活动类课程提供了优秀的文本支撑。本文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为切入点,从核心概念界定、当下教学的困惑和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案例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文章对“活动·探究”单元的缘起作出历史梳理,并与人教版的旧单元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深入挖掘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特点和实施必要性,凸显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其次,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对辽宁省鞍山市三所初中进行“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调查,详细阐述了“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策略设计,包括:体现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目标;突出自主与辅助的探究活动;真情互动,智慧交融的学习过程;准确定位,合理建构的教学反思四方面。最后,本文以“活动·探究”单元中的新闻单元教学作为案例,将教学策略付诸于实践,进行了可行性的教学尝试,以期为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提供参考案例。
其他文献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了内地与香港地区间经贸关系向更密切方向发展,但由于中美贸易战、国际金融危机等国际不利环境影响,很多合资企业陷入经营危机,跨越香港地区与内地两个法域的企业破产案件持续性增长。而“一国两制”的特殊性和破产问题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内地与香港地区跨境破产合作举步维艰。虽然香港地区依据普通法规则对内地法院的破产程序予以认可与协助,但由于内地破产法律的立法限制,内地在司法实践中尚不存在对香港地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支持面向失能老人的老年养护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建设”。4F[1]西安市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具有历史文化丰厚、经济不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等特点,这些因素都将成为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均等、高效的配置养老服务设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是西安
近年来,民办幼儿园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国家教育部官网统计,在2019年中,我国民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61.61%,幼儿园的师资占比也随着民办幼儿园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由于长期以来幼儿教育一直处于一种弱势状态,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教师,师资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因此,稳定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
教育期望被视为个体教育获得的有效预测变量,以往多数研究聚焦于教育期望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效应,他们对内在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品质关注甚少。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作用无可厚非,家庭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另一重要场域,父母教育介入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发展同样重要。那么,父母教育期望及其传达(即父母教育投入)作为父母介入学生教育的重要方面,其与学生学习品质的关系如何?本研究试图从父母教育期望传递、学生感知及转化
进入21世纪,我国不断加强中小学生美育教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文件,并将对全国中小学生进行美育素质考核,把初高中学生音乐考试分数纳入平时考核成绩。随着音乐课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促使学校管理层和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和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对音乐课堂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但是,在实施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本文将以音乐课堂教学为重点内容,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研究,
从国际经济发展看,经济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是发展趋势,各国都在制定新一轮贸易开放规则;从国内经济发展看,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是迫切需要。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上海作为中国的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经济中心,勇挑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历史使命。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纵深入的改革,引领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成立五年来,上海自贸区取得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成果,很好的服务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促进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区推行“以战养战”的经济政策,对敌占区进行经济掠夺。发展敌后方社会经济,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物力保障与经济基础,成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重要措施。随着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紧邻战时陪都重庆的贵州,成为了全面抗战事业的重要战略屏障与抗战大后方。针对贵州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开发贵州物力,发展贵州社会经济,以此保障前方物资供应,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