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Bragg光栅表面金属化工艺及其传感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FBG)以及基于FBG的光纤智能金属结构具有耐温耐压性好、抗电磁干扰、灵敏度高、精度高、传输距离远等特点,在土木工程、石油开采、航空航天等各种军用或民用领域内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光纤智能金属结构的基础元件是FBG-金属复合结构,但其传统的胶粘集成法存在着诸多缺陷,因此人们便转向对FBG-金属复合结构“无胶粘接”集成技术的探索。“无胶粘接”集成法的核心是FBG的表面金属化处理,采用溅射法、化学气象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电镀法、化学镀法等均可实现FBG的表面金属化,但现有工艺大都存在诸如工艺复杂、成本高昂、会损坏光栅结构等缺陷,且不适于实际应用。为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简单可控、成本低廉而又不会对光栅结构造成损坏的表面金属化工艺。本文在分析和总结了FBG表面金属化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报道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光纤Bragg光栅表面金属化技术,成功地实现了FBG的表面金属化处理以及FBG-金属复合结构的“无胶粘接”集成。分别用OM、SEM、EDS、XPS、XRD、热振实验、热载实验以及应力加载实验等对FBG表面的涂层的各项性能与表面金属化处理后FBG传感性能进行了表征、标定。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可概括如下:1.通过化学镀工艺,不需粗化处理即可在FBG和光纤表面沉积得到一层结合良好的Ni-P镀层。该镀层光滑平整、致密、无明显缺陷,且为非晶结构;XPS分析表明:镀层由71.73at%的镍与28.27at%的磷组成。2.通过正交实验对化学镀工艺参数实现了优化,结果表明:①结合强度最大的工艺参数为:硫酸镍28g/L、次亚磷酸钠24g/L、硼酸10g/L、丙酸20mL/L、pH值3.0、温度80℃、时间40min,其结合强度为14.8N;②沉积速率最大的工艺参数为:硫酸镍23g/L、次亚磷酸钠29g/L、硼酸20g/L、丙酸15mL/L、pH值3.5、温度80℃、时间40min,其沉积速率为0.217mg/min·cm~2;③综合沉积速率、结合强度、镀液稳定性等指标,得到优化工艺为:硫酸镍21g/L、次亚磷酸钠23g/L、硼酸20g/L、丙酸20mL/L、pH值3.5、温度85℃、时间40min,其结合强度与沉积速率分别为:12.05N和0.172mg/min·cm2。3.分别研究了粗化对结合强度、粗化对温度传感性能以及表面金属化对温度传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粗化处理阻碍了镀层的沉积,并未能起到提高结合强度的作用;同时,粗化处理削弱了FBG中心Bragg波峰的强度,并破坏了FBG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而表面金属化则几乎不影响FBG的精确度和稳定性。4.通过金属喷涂法,实现了FBG-金属复合结构的“无胶粘接”集成,应变特性表明:无胶粘接法集成得到的复合结构保留了FBG的高精度和稳定等特点,具有优良的线性度和重复性;以胶粘法集成时,因无法完全固定,导致了受力时FBG与金属构件之间发生的相对位移,进而降低了复合结构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其他文献
自2013年太阳花运动爆发以来,台湾青年“本土意识”高涨,热心台湾政治的现状逐步呈现.2014和2018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2016和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和民意代表两次选举中,青
矿山采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多年来矿产资源的开采给区域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如地表塌陷与破坏、次生灾害、植被破坏、动物被迫迁徙等,同时也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
漏泄同轴电缆具有传输线和发射天线的双重作用,不仅能沿轴向传输电信号还能沿径向辐射电磁信号。由于其场强覆盖均匀、无盲区、低耦合损耗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地铁、隧道、地下商场、矿井等闭域空间。因此,对其技术的研究正成为通信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本文首先从漏泄同轴电缆的基本理论出发,介绍了它的结构、分类和三个重要性能指标——使用频带、耦合损耗和传输损耗。讨论分析了其辐射模式并探讨了漏缆单模辐射带宽扩展的方法。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良好的高温性能及耐磨性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由于在铝合金中添加了硬相质点,给铝合金的热加工变形带来了困难。因
位于淮北平原地区的两淮煤田含煤地层及相邻地层的甲烷含量丰富,是我国著名的高瓦斯、高突出矿井分布区和煤层气开发潜力矿区。通过细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已发现矿井深部涌水
SmCo是一种新型的稀土磁性材料,因其在磁存储、磁光存储的潜在应用而成为研究热点。它具有极大的磁晶各向异性,此外,其居里温度较高,抗腐蚀性能相比于传统材料也更加优异,SmCo主要包括了1:5和2:17两种磁性相。随着设备及器件小型化及轻便化的发展需求,高质量SmCo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势在必行。研究表明,底层材料对SmCo薄膜的结构及性能有很大影响,Ru、Ta、Ti等缓冲层能有效降低SmCo薄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