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三个试验,以期提出泌乳奶牛日粮烟酰胺适宜补饲量。试验一用体外法研究烟酰胺水平对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二和试验三分别研究了日粮烟酰胺补饲水平对泌乳早期和中期奶牛生产性能、血浆理化指标以及全血NAD和NADP的影响。试验一:烟酰胺水平对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的影响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荷尔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体外发酵法研究烟酰胺添加水平对混合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试验分为5种处理,每种处理3个重复。其中,对照组仅以基础日粮为发酵底物,补饲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0.3、0.6、0.9、1.2 mg NAM /g DM。结果表明,发酵4 h内,各组pH值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发酵8 h和12 h,对照组和添加1.2 mg NAM /g DM组显著下降(P<0.05);各组乙酸、丙酸、丁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0.9和1.2 mg NAM /g DM组原虫蛋白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添加0.3和0.6 mg NAM /g DM组数值上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和补饲组干物质、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烟酰胺水平对瘤胃微生物粗饲料降解率没有影响,适量添加烟酰胺可以促进瘤胃原虫蛋白的合成,过量添加效果消失。试验二:泌乳早期奶牛日粮烟酰胺适宜补饲量研究选择40头泌乳早期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补饲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为补饲6、12和18g/d NAM。结果表明:血浆中和乳中的NAM水平随着补饲量的增加而线性升高,差异显著(P<0.05);产奶量、乳脂含量、乳糖含量、总固形物含量和乳蛋白产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60天后,补饲18 g/d NAM组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补饲12 g/d NAM组(P<0.05),补饲6和12 g/d NAM组乳脂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补饲18 g/d NAM组(P<0.05);对照组和补饲组血浆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总胆固醇含量(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葡萄糖(Glu)浓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试验期60天,补饲6 g/d NAM组β-羟丁酸(BHBA)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氨基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期60天结束时,随着烟酰胺补饲量的增加,全血中NAD浓度在数值上逐渐增高,对照组NAD/NADP的比值小于1,试验组均大于1,从比值数值上看,补饲12和18g/d NAM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在此饲养条件(烟酰胺/烟酸当量为72.09g/kg)下,血浆中和奶中烟酰胺含量和补饲烟酰胺量成线性增加的关系,全血中NAD含量可用于评价奶牛日粮烟酰胺有效性指标,适量补饲烟酰胺可以提高乳脂产量,降低BHBA含量,增加了总氨基酸的含量,推荐日粮补饲量为6g/d左右。试验三:泌乳中期奶牛日粮烟酰胺适宜补饲量研究选择40头泌乳中期奶牛,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补饲组在此基础之上分别补饲6、12和18g/d NAM。结果表明:血浆中和奶中的游离NAM水平随着补饲剂量的增加线性升高,差异显著(P<0.05);产奶量、乳蛋白含量、乳糖含量和乳蛋白产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试验期30天补饲组乳脂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补饲12和18 g/d NAM组乳脂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天后,补饲组乳脂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补饲6和12 g/dNAM组乳脂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总胆固醇含量(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葡萄糖(Glu)、尿素氮(Urea)含量各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期60天补饲6 g/d NAM组β-羟丁酸(BHBA)浓度显著低于补饲12 g/d NAM组(P<0.05),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2 g/d NAM组;在试验期60天结束时,随着NAM补饲量的增加,全血中NAD浓度数值逐渐增高, NAD/NADP的比值均大于1,从比值数值上看,补饲12和18 g/d NAM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在此饲养条件(烟酰胺/烟酸当量为72.09mg/kg)下,血浆中和乳中烟酰胺含量和日粮补饲烟酰胺量成线性增加的关系,全血中NAD含量可用于评价奶牛日粮烟酰胺有效性指标,适量补饲烟酰胺提高乳脂含量和产量,增加血浆中的总氨基酸含量,推荐日粮补饲量为6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