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而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机制之一。近来研究表明活性维生素D除了在调节钙磷及骨代谢方面发挥作用外,还与2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糖尿病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保护因素。本研究拟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及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一步揭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同时符合以下标准:1.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2.未服用包括维生素D类药物以及钙剂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3.无肺气肿、肿瘤、系统性炎症、近期手术及其他应激状态者46例作为2型糖尿病(T2DM)组。依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2型糖尿病(T2DM)组患者进一步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Simple T2DM)组13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T2DM&CAS)组33例。同期参加体检并且符合以下条件:1.糖代谢正常(空腹血糖<5.6mmol/L);2.血压正常: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3.血脂正常(TG<1.7mmol/L,TC<5.8mmol/L,HDL<2.0mmol/L,LDL<4.0mmol/L)的健康人群3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1)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既往史、家族史、体重、身高、收缩压、舒张压,并计算体重指数(BMI)。(2)取研究对象清晨空腹血用于测定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型糖尿病组患者加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纤维蛋白原(FIB)。(3)超声科专人用同一台彩色B超仪对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资料使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类变量以频数(%)表示,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预测因子,多元回归逐步分析评价影响血清25(OH)D3水平的因素,P<0.05判断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85例研究对象中,2型糖尿病患者46名,其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对照组39名,其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性别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组吸烟者19人,平均年龄52.24±9.41岁,SBP平均值为135.85±15.80mmHg,DBP的平均值为83.74±12.78mmHg,BMI为25.85±3.38kg/m2;对照组吸烟者6人,平均年龄44.10±9.59岁,SBP平均值为122.36±12.39mmHg,DBP平均值为76.23±9.84mmHg,BMI为24.48±4.30kg/m2。T2DM组吸烟人数、年龄、SBP、DBP、BM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2DM组FBG、TG、hs-CRP、Ca、P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DM组HDL-C、25(OH)D3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DM组TC、LDL-C、ALP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有增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2DM组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33例,占糖尿病组人数的71.74%;正常对照组仅有4例出现颈动脉斑块,占对照组人数的10.26%。4T2DM&CAS组年龄、FIB高于Simple T2DM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DM&CAS组FBG、TC、TG、HDL-C、ALP、HbA1C、hs-CRP、25(OH)D3相对于Simple T2DM组有增高趋势,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DM&CAS组和Simple T2DM组BMI、SBP、DBP、LDL-C、Ca、P无明显差异。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4.955,95%CI:2.03112.093,P=0.000)、高血糖(OR:18.295,95%CI:3.185105.105,P=0.001)是颈动脉斑块出现的独立预测因子。校正性别、年龄后,结果显示高血糖是AS的危险因素。625(OH)D3水平的多元回归逐步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MI、FBG、HDL-C、hs-CRP是影响25(OH)D3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25(OH)D3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hs-CRP高于正常对照组。性别、BMI、FBG、hs-CRP是影响的25(OH)D3水平主要因素。但暂未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25(OH)D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密切关系,临床上能否应用维生素D制剂预防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仍有待大样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