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铜新工艺在粗铅精炼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c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粗铅火法精炼的除铜工艺中,大多数工厂采用加单质硫除铜,其除铜原理是S和Pb反应首先生成PbS,由于S和Cu的亲合力大于S和Pb的亲合力,PbS又和Cu反应生成的Cu2S,Cu2S密度比Pb小而形成浮渣,最后通过撇渣得到精铅。但此法弊端在于,这两个化学反应是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的,由于硫的燃烧温度为248~261℃,而反应温度较高(340℃),反应过程很难控制,容易造成硫单质的燃烧生成S02释放到大气中,这样既污染空气,也导致硫的用量大、利用率较低(利用率不足80%)等问题,从而使粗铅精炼成本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生产难题,我们考虑将这两个反应分开进行:第一步,用硫和铅反应制备硫化铅,将单质硫转化为化合态的硫,使硫元素得到固定;第二步第二步再进行加硫(硫化铅)除铜。可见,改变硫的利用方式便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也是本实验的创新之处。 为此,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以及PbS比重远大于硫等性质,提出一种除铜新工艺,即利用PbS代替单质硫进行除铜。而且,在整个实验研究之前,我们对PbS的制备及利用PbS除铜这两个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和分析,确定了实验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为这种新工艺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整个实验研究过程中,PbS的制备和加PbS除铜是我们试验的核心内容。为了突出此种新工艺的优越性,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对PbS生成率的影响,主要通过考察时间、S的加入量、温度三个单因素对PbS生成率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及讨论,并得出PbS制备的最佳工艺。同时,为了弄清不同条件对除铜效果的影响,本实验对除铜时硫化铅的加入量、搅拌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了除铜效果较为理想的除铜工艺。 通过S的加入过量率、加热时间、加热温度三个单因素对PbS生成率的影响的研究发现:当S加入过量率处于22%~30%范围时,PbS的生成率均大于92%,且当硫的过量率为25%时,其生成率达到最大值95.5%:加热时间在6.5h~8.5h范围内,PbS生成率都大于93%,加热时间为8h左右时,PbS的生成率达最大值:加热温度在340~400℃范围时,PbS生成率都大于96%,且当温度为380℃左右时,PbS的生成率达到最大值98.7%。所以,PbS制备的最佳实验条件定为:硫的过量率为25%,加热时间
其他文献
赘城的性质与成因是南京都城建设的重要问题。学界对其性质主要持"六朝台城说"、"六朝都城北墙说"、"明初改建前代城墙说"、"明初新建城墙说"四种观点,而其成因则可以归纳为"
美国高等学校问责制是当代美国高校管理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在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引起关注,普及化阶段被广泛强调,并逐渐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管理科学化的制度和象征。美国高等
目的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鉴别早期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200例,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分为早
次贷危机爆发在美国国内,是多年宽松货币环境下,金融机构违规发放贷款、监管者监管不力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运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应吸取美国在这场危机中的经验教训
本课题主要研究应用β-半乳糖苷酶水解牛奶中的乳糖来制备低乳糖牛奶。对β-半乳糖苷酶的水解特性和在牛乳中的水解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来自Kluyveromyces lactis商品化
目的研究异补骨脂素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取3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雌二醇组(苯甲酸雌二醇0.2 mg/kg,皮下注射,每周1次),异补骨脂
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对学生的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正> 利用黄豆、绿豆培育豆芽菜,一般每公斤豆种可出产豆芽菜6~7公斤,有的竟达10公斤以上,其秘诀是: (一)桶发豆芽小揭盖,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培育豆芽菜不宜生长太快,以免胚轴瘦
科学观是科学教育的基础。传统的科学观注重实用的科学知识的传授,文化转向的科学观呼吁科学的人文关怀,后现代科学观呼吁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与融合。科学观的转向呼唤体现人文
本文报告了一项由90名英语专业二年级大学生参加的实验研究。其目的在于考察体裁教学法是否比中国传统的外语写作教学法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具体来说,本文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