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是我国地方和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础。自古以来,“郡县制,天下安”,历代都非常重视县域治理问题。由于不同的制度背景、经济状况、社会环境以及价值取向,不同时期的县治有不同的特征和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我国发展战略和治理方略有很大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这些深刻地影响着县政的运行方式、运行状态及治理状况。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消费结构及市场环境深刻调整;经济增长从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更加注重生态保护、食品安全和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城乡关系、地区关系及央地关系正发生重大转变;政治上强化政治规矩、核心意识,简政放权、强力反腐,政治生态发生显著变化。这一切都显示当下的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新时期或“新常态”。在新的历史时期,“新常态”下的县政和县治的运行方式和运行状况如何?有什么新的变化和新的特征?有什么新的需求、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这些是本文关注和力求回答的首要问题。此项研究不仅旨在讨论“新常态”下县政和县治的新变化,也是期望更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宏观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重大的政策和政治调整如何影响一个地方的县政和县治及影响的效力和限度。在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尽管宏观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曾发生过重大转变,但我国县一直是最稳定的地方政府。此项研究也是希望进一步观察和讨论在一个时期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过程中县政的适应性、稳定性、自主性及其限度,从而进一步理解地方治理的自主空间和政治弹性。为此,本文选择我国中部一个县作为个案,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新常态背景下该县的治理及其新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县治涉及多个方面,从实践来看,县域的经济治理、文化治理以及社会政治治理是其基本领域和基本内容,这些本身又体现在县治的发展战略、县政的基本职能及工作重点之中,同时需要处理好县域治理中中央与地方、地方之间以及县政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由此也形成不同的县政治理体系。基于此,本文着重从上述几个方面对一个中部县的县治及其县政进行考察。全文分五个部分:绪论,主要对本文研究的问题及当前研究进展进行介绍;第二章,对县治的发展战略及其新变化进行介绍;第三章,对当前县政府职能转换进行分析;第四章,介绍和讨论县治中内外关系包括中央与地方、地方之间以及政权内部主要权利关系及其变化;第五章,分析县治变化的总体趋势及其走向。总的来看,在新常态下县治及县政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县治的理念、职能、体制以及方式开始发生新变化,逐步从单纯追求经济绩效向关注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转变,突出绿色、共享和协调发展;政府更加关注和重视民生,突出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着力构建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和廉洁政府。中央及省级与县市关系以及县级党政之间等重大关系也发生变化,在自上而下简政放权的同时,也出现明显的权力集中,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政一体化明显,反映出新常态下国家基层权力体系出现新变化。总之,仅从一个中部县的调查来看,在新常态下,县治和县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显示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一些问题也值得关注,如地方财政短缺、干部的不作为以及部分机构权力过分集中等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如何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变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县治体制,推进县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