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兼业对农业生产和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1.2万农户的实证分析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e12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户兼业问题是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和政策问题,一直以来备受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的关注,以往的研究在农户兼业的定义、影响因素、区域内农户兼业行为变化的实证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成绩,但是不能回答,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为何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了兼业的方式;也不能回答,农户兼业后的农业生产和收入是如何变化的。因此,在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显得十分重要,需要结合新时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一步探讨农户兼业行为变动特点,进而形成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户收入持续增长的政策体系。   本研究的目标是利用连续的数据对农户兼业行为进行系统研究,探索新时期农户兼业的变化规律,重点找到农户兼业与农业生产、农户收入之间的内在关系,基于此,本文从介绍农户兼业的制度变迁和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了影响农户兼业行为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关于农户兼业行为的三个理论假设,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1986-2006年的1.2万个农户的连续数据,深入分析了农户兼业对农业绩效和农户收入的影响,并对三个假设逐一进行回答,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最后提出引导农户兼业的政策目标和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叙述逻辑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文献评述,主要介绍和评述学术界农户经济理论中关于兼业行为的论述,准确定位本论文选题在整个文献历史上的位置,使论文的研究方向区别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按照时间顺序将农户理论中关于兼业行为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分析了这三个阶段农户理论的代表人物和代表理论及其核心内容。在理论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对农户兼业行为的研究状况和取得的成果,最后找出本研究的切入点。   第二章为农户兼业的历史变迁和发展演变。将农户兼业按照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重大事情分为三个阶段,重点分析这三个阶段的主要政策背景和农户兼业特点,梳理了农户兼业的变迁历程。在比较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对资源不同配置方式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户兼业的规模,不同类型农户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等进行描述,对农户兼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是论文的理论研究部分。以中国经验为事实基础,借鉴农户家庭模型,开发了农户兼业模型,指出了农户兼业和农业绩效、农户收入的相互关系,通过模型推演,推导出三个可验证的假说。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在内容上并列,共同构成了论文的实证研究部分。其中,第四章重点在于解释中国农户兼业的影响因素,在对农户兼业行为的正效应和负效应分别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Probit模型进对农户兼业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计量分析,以面板数据验证了提出的假说一,即农户兼业是家庭成员集体做出的有限理性和次优选择。   第五章重点在于解释农户兼业对农业绩效的影响,在分析整体农户农业生产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上,以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为基础,考察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农业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利用方差分解法对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生产对总产出的贡献作出定量分析,进而构建Cob-Douglas生产函数,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农业产出差距的性质和来源。重点验证了假说二,即农户兼业降低了农业绩效。   第六章的分析指出,兼业是农户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受制度和政策的影响,由此形成的兼业变动显著地影响了农户收入差距,利用连续的数据资料,对不同类型农户的收入来源、收入构成、增长速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对兼业在收敛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重点验证了假说三,即农户兼业刺激了收入增长,收敛了收入差距。   第七章总括全文,得出研究结论,即农户兼业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兼业对农业绩效的不利影响不容低估,农户兼业仍然是保障收入稳定的重要手段,政策导向与发展环境对农户兼业的影响较大。还指出引导农户兼业的政策目标,即:引导Ⅰ兼农户的发展,促进其向纯农户转变;加速Ⅱ兼农户的分化,促使其中的一部分向非农户过渡;促进耕地向具有一定农业经营优势的纯农户,特别是专业农户适度集中;鼓励一部分非农户加速向城市市民转化。提出了形成对农户兼业的政策建议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在运用全国农村观察点的大样本数据来分析农户兼业颇具特色,在运用模型手段对兼业的资源配置效应,兼业的农业生产代价,兼业的收入保障功能等进行系统分析方面有创新。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如何通过合理建设人力资源完善急救系统与公交系统(“急救-公交”)应急联动模式.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方法对急救系统和公交系统人员进行访谈,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
苏轼的饮食题材诗具有“趣”的审美特质,主要体现在“谐趣”和“理趣”.诗中的“谐趣”多通过用典、夸张等手法表现出来,在“反”与“合”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中获得幽默新
期刊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汤联合针灸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9月于湖北省公安县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
财税体制改革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点多面广,调整利益深刻,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认为,必须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
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中国民营企业从1978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到今天已有近30年的历程。地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其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尤为迅速,研究表明:20
课题项目:2018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课题名称:唐代山水田园诗与佛教文化研究,课题编号:L18CZW004。  摘 要: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佛禅意象的出现,体现了佛教文化的盛行及禅宗思想的深入,本文主要探究阐释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莲、水、月等佛禅意象的文学内蕴及与佛禅的密切关系,从而探讨佛教文化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意象选择、意象运用及意境的贡献。  关键词:佛教文化;唐代山水田园诗;意象  [中
期刊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片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赣州市立医院内科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