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背景下,许多新的理念使得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沉闷,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也走向了开放、自由和活跃。可是由于对新课程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不能透彻理解,教师并没有抓住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阅读教学中师生没少费工夫和力气,却收效甚微,师生叫苦。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成为制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瓶颈。深化语文课程改革迫切需要研究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试图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探讨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问题。论文从以下五部分展开论述。结合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意义、现状、方法等进行了阐述。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进行了探索。在考察国内外关于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阅读教学本身的特性,归纳和总结出了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在理解阅读教学有效性内涵的基础上,立足于阅读本身的特性,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对话性、体验性、建构性是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突出特征。并从对话性:寻求理解的视野融合;体验性:文本意义在体验中生成;建构性:精神人格的塑造与完善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标准的探讨分析。“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技能的训练,同时它还是陶冶性情,建构学生精神和心灵世界的教育。所以,语文阅读教学也必须是“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总体生成,是要学生在语言的海洋里感受民族文化,接受情感熏陶,从而在对文本的体验、思索中立起一个完整的人。”基于此,笔者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凸显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五条标准,即学生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体现,并且阅读教学中的学生是独立的、能动的、发展的个体。学生既是发挥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主体,同时也是有效性的落实主体,因为阅读教学有没有效,有效性到底有多大,最终要看学生的发展。学生只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以自身的生命投入到阅读教学中,亲自去体验、感悟、思考,阅读教学才能有效的进行。因此,笔者立足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着重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激之以趣: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授之以渔:让学生在阅读的世界里“游刃有余”;导之以情:让学生在涵咏品味中提升;启之以智:让学生在创造反思中超越。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意义与阅读的教育价值不断生成,使得阅读真正具有积累知识、培养能力、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性情、启迪智慧、建构人格的意义,才能真正凸显有效性。
其他文献
儿童乐园是城市园林中必不可少的一类互动性绿地,它的存在形式不同于单纯的风景型园林绿地,它吸引儿童甚至成人的主动交流与自发参与,也因此而成为儿童成长中的特殊空间和社
研究粗糙度对基体和涂层之间的附着力的影响,其一,是因为基体表面的凸凹不平导致漆膜在其上附着时产生互相咬合的现象,增大了附着力;另外,基体表面粗糙度越大其真实表面积越
目的探讨锥形束 CT(cone beam CT,CBCT)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临床诊断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炎)、不可复(可复)性盘前移位伴骨关节病患者共48例(96侧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接管与改造高等教育的工作中酝酿了为工农服务、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高等教育格局,提出接管和改造要遵循缓步进行、有先有后、新旧区别对待
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因其参与机构众多、直接面向居民家庭、与住房市场贴和紧密、承载公共住房政策等特点,成为美国政府住房金融领域监管的重中之重。为此,美国政府专门成立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致使众多欧美企业市值萎缩,陷入整合困境,此时中国企业积极贯彻"走出去"战略并掀起海外并购的浪潮。本文首先简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再结合近几年几个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
住房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和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其对住房条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相对于通过物理接触摩擦来产生制动力的硬制动方式,以电制动为主的软制动不仅控制精确、维修成本低,而且能够达到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的目的。目前,具有控制精确、节能等优点
蒙特梭利教学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遵守儿童的敏感期和吸收性心智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