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掺杂对AgSnO2触头材料导热行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hun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关电器的电触头承担着通断电路的任务,其可靠性决定着电路能否稳定运行,而可靠性又与材料的导电性能、导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等方面息息相关。为了提高触头材料的导电性能,众多学者通常采取对SnO2晶体掺杂稀土元素的办法研究掺杂对AgSnO2触头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发现经合理掺杂后的材料禁带宽度变小,载流子由价带激发到导带所需的能量减少,使得SnO2晶体的导电性能有较大提升。本文在此基础上,也采取单掺、共掺稀土元素的方法对SnO2晶体进行掺杂改性。首先对掺杂前后的晶胞结构进行优化计算,然后对比、分析掺杂后对AgSnO2触头材料导热行为的影响,进而在理论上得到导热性能较好的晶体,指导实验的研究。由于众多学者的研究发现,不同浓度La、W元素的掺杂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因此为本文掺杂元素的选取提供了指导。本文首先对未掺杂(0%)及单掺四种不同浓度的La(12.5%、16.7%、25%、50%)元素及两种共掺浓度La-W(16.7%、25%)的SnO2晶体结构进行第一性原理计算,通过结构优化和能量计算得到SnO2晶体的声子谱、声子态密度、分波态密度及相关热学参量等结果。通过分析声子谱计算结果得出,单掺情况下,对比四种浓度La元素和未掺杂体系的声子谱,浓度为25%的La掺杂后SnO2材料较为稳定;共掺情况下,La-W(16.7%)共掺得到的SnO2材料较稳定;分析声子态密度图及分波态密度图可以得到,体系中掺杂的原子与原有体系中的原子具有较强的耦合作用,即掺杂可以有效地改变原有原子的活性,使参加热运动的分子数量发生改变;通过SnO2晶体热力学性质的分析,掺杂使SnO2晶体的熵、自由能及焓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了晶体在恶劣环境下的恢复能力,并对材料热导率的大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对各掺杂体系进行导热性能仿真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七种SnO2晶体粉末并对粉末进行了XRD试验,验证了掺杂原子可以成功进入SnO2晶胞内形成固溶体,即掺杂不会改变SnO2晶体的结构。并通过粉末冶金法将凝胶SnO2粉末与Ag粉混合制备AgSnO2触头材料,对制得的触头材料进行燃弧性能的测试,得到的实验结果可以验证仿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燃煤汞排放是造成大气环境汞污染的主要人为来源。工业燃煤锅炉每年消耗大量煤炭,由于大多集中在城市及周边,燃用煤质普遍较差,污染物控制技术水平及工艺落后,烟气中汞的排放与控制值得关注和研究。随着锅炉大气排放标准日益严格,烟气循环脱硝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脱硝技术,在部分燃煤工业锅炉得到应用和推广,尤其是对低负荷运行的工业燃煤锅炉。但低负荷燃煤锅炉烟气循环引起烟气氛围与飞灰物化特性发生变化,尤其是对汞的排放
近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和水质排放标准的逐渐提高,如何经济、高效地控制污水中氨氮的排放已成为水体污染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污水处理厂长期在低温条件下运行,无法保障生物工艺对氨氮的高效去除。基于铁离子对微生物的强化与超声空化改变活性炭形态结构的共同作用,本课题提出超声-浸渍法负载铁盐于活性炭上,并将其用于生物活性炭滤池深度处理污水厂尾水,开展低温下铁离子强化生物活性炭滤池除
火灾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灾害,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等都极有可能造成火灾的发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区、商业区以及住宅区等公共场所越来越多,用电情况越来越广泛,外加一些易燃易爆物体的存在,也使得火灾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它会给人类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如何提高火灾探测系统的整体性能,实现对火灾的早期预警、准确报警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传统的单一型火灾报警器只选择一种参数通过单一阈值进行检测
铁作为自然界中最具代表性的结构材料,其物理力学性能在理论和实验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所以铁的相变机制也一直作为研究者关注的领域。体心立方铁通过施加不同的加载应力会发生应力诱导相变,转变为面心立方相或密排六方相。显然,铁的应力诱导马氏体相变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从体心立方相到面心立方相的应力诱导相变,这可以通过单轴拉伸体心立方相其立方轴之一来实现,从而使其三个立方轴的比值达到21/2:1:1。铁的
大气中CO2含量急剧上升,全球面临着重大生态环境问题。CO2捕集和利用(CCU)被看作实现低碳减排最有效的方法。CCU技术的核心问题是寻找CO2捕获量大、耐久性强、能实现CO2高效转化的催化剂。因此,CO2捕集、转化双功能催化剂的综合研究对实现自然界碳循环有着重要意义。以分析纯Ca(NO3)2·4H2O,Ca(Cl O)2和Ca Cl2为原料制备CaO,并与商业CaO对比。通过扫描电镜(SEM)和
大气中NOx的排放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及活动带来严重的危害,控制NOx的排放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选择性催化剂还原(SCR)技术作为NOx脱除的主要技术之一,SCR催化剂是该技术的核心,催化剂的选择直接影响SCR脱硝的效率。本文在传统的钒基SCR催化剂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基于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开展了对钒基催化剂的改性机理研究,针对SCR催化剂改性这一科学问题从分子层面探讨了钒基SCR
在我国的能源生产消费体系中,煤炭资源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但燃煤电厂排放的NOx却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使得国内急需解决煤炭资源的清洁与高效利用这一重要任务。新疆准东煤田是我国最大的整装煤田,但其属于高钠煤,在燃烧利用时的NOx排放特性仍未明确。因此,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准东高钠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环保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燃煤锅炉
深度相机在三维形状重建、面部表情跟踪、虚拟现实等视觉信息获取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相机视场的限制,单个的深度相机不能一次获得一个物体的完整信息。多个深度相机可以一次从不同的视角获取深度信息并将不同视角数据进行融合来解决这个问题。准确的标定是多深度相机系统精确测量的前提条件。然而,因为不同的深度相机的坐标很难统一到一个坐标系中,而且具有特定角度的多相机系统的视场重叠很小,传统的基于棋盘
移相全桥变换器是中大功率场合直流-直流(DC-DC)电力变换的常用拓扑,近几年来,随着混合动力汽车、可再生能源、电信等领域快速发展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利用变压器一次侧漏感和开关管寄生电容的谐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软开关,降低开关损耗。然而,由于变压器一侧次漏感的能量较小,传统移相全桥变换器的软开关范围较窄,其滞后桥臂的零电压开关(ZVS)条件难以实现,虽然增大变压器漏
近年来对于水滑石类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无粘结剂的镍钴铝层状双氢氧化物(NiCoAl-LDHs)电极材料,考察了镍钴铝金属离子的比例、水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沉淀剂与金属镍盐的比例等条件对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的模板剂及其用量变化对NiCoAl-LDHs电极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影响。通过水热法制备得到NiCoAl-LDHs电极材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