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能够为城市系统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功能,是城市赖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从未出现过的快速、大规模城市化过程。在土地供需空间关系严重不平衡的城市区域,湿地已经成为优先被填埋、占用或改造的地类之一,城市化已成为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从城市化与湿地变化的角度,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选取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解译或收集研究区湿地数据并计算各类型湿地变化值,并建立城市化对湿地变化影响指标体系,探究城市化过程中湿地变化及城市化对湿地变化的影响。为更好的探究上海市城市化与湿地变化关系,运用面向对象方法和决策树分类模型相结合,采用Landsat中分辨率遥感影像,基于影像的光谱信息、空间信息及纹理信息解译了上海市2005年、2009年和2013年三期湿地数据作补充。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市内陆湿地中,自然湿地占比较小,人工湿地占比较高。②上海市人工湿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内陆湿地总面积变化由人工湿地主导。③上海市内陆自然湿地受城市化负面影响较小,自然湿地小幅度增加。④杭州市区的湿地总面积在两阶段均大量减少,2000-2005年湿地总面积的减少速度明显大于1991-2000年。湿地总面积大量减少主要由人工湿地大面积减少导致。自然湿地变化幅度较小,1991~2000年呈现小幅减少,2000~2005年呈现小幅增长。⑤盐城市自然湿地面积持续减少,人工湿地面积持续增加。总湿地面积变化趋势受稻田面积变化趋势主导。⑥城市化水平越低,城市对自然湿地保护意识越弱,城市化过程中对湿地需求越高。⑦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对湿地面积变化负面影响越大,且对湿地利用效率越低。⑧城市化过程中,江浙沪地区对自然湿地保护较好,上海和江苏对人工湿地消耗较大,浙江对人工湿地保护较好。⑨城市化对江苏省人工湿地面积变化负面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