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PTEN、c-jun和MMP-1在面部脂溢性角化病中表达及意义

来源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rgc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一种良性皮肤肿瘤,40岁以上人群中较为常见,又称老年疣、脂溢性疣或基底细胞乳头瘤。典型的SK不难诊断,多数情况下可直接诊断,因此有时可无需病理确认而直接去除。然而,不典型者很容易与黑素瘤、色素型基底细胞瘤、日光性角化病、Bowen病及皮内痣等相混淆,此时组织病理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SK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有家族倾向,大多数患者是由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被认为是一种局部角质化细胞发育失常的表现。目前认为其发病与年龄、日光照射、遗传因素、基因突变、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等有关。近年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尤其是紫外线(ultraviolet,UV)在SK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学者们提出了日晒是SK的危险因素,文献报道显示在曝光部位在比非曝光部位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此外,对于有发生SK倾向者,日晒对其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关UV对SK发病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少学者认为SK是光老化的一种表现。  然而迄今为止,研究日晒对SK发生的影响方面多限于流行病学调查,SK与光老化的相关性研究文献甚少,对SK与光老化相关性进一步研究有助于该疾病的预防和诊治。  研究目的:  检测EGFR、PTEN、c-jun和MMP-1蛋白在面部SK皮损中及面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对比两实验标本中蛋白表达情况及弹力纤维的含量变化情况,探讨SK的发病与皮肤光老化的相关性。  研究对象和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VG染色技术检测54例面部SK皮损标本和20例面部正常皮肤标本中EGFR、PTEN、c-jun和MMP-1蛋白的表达及弹力纤维的含量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  SK组中的EGFR、c-jun和MMP-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SK组PTEN的表达略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SK皮损中EGFR、c-jun与MMP-1表达呈正相关(P<0.05),PTEN与MMP-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SK皮损下方真皮中弹力纤维变性情况较对照组明显,且皮损下方弹力变性组织堆积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P<0.05),而胶原蛋白减少。  结论:  SK的发病与EGFR、c-jun和MMP-1过度表达及PTEN表达相对下调有关;SK及对照组组织中EGFR、c-jun、PTEN的表达与MMP-1之间存在相互协调作用。与皮肤老化有关的生物学指标EGFR、c-jun、PTEN、MMP-1表达的变化及真皮中弹力纤维变性增加,提示皮肤光老化与SK的发生相关,面部SK可能是在光老化的基础上产生。
其他文献
班主任好比是班级里的大家长,是班级管理的中心人物.班主任的管理能力直接着影响班集体的成绩.小学数学老师在在开展班主任的工作时,各有优缺点.两者的完美整合需要教师“取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不仅需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文章主要分析了校园学校安全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的到来,使手机不再是什么奢侈品,手机正大规模地入侵校园,被广大青少年使用,在带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们般互相关心着,帮助者,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导致初中音乐教师过于注重音乐表达教学,忽略对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致使学生虽掌握了音乐表演技巧,却无法展现出音乐作品的内涵及艺术魅力.因此,为了进一
数字时代的来临,电视之类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技术的浪潮中逐渐式微,电视台的健康长久发展面临着必须要突破媒体界线的难题关卡.随着“扎实抓好融媒体中心建设”要求的提出,电视
镁合金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和机械性能,近年来,随着金属镁的提取和加工技术的发展,镁及镁合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镁合金作为一种结构材料,抗腐蚀能力差,限制了它的广泛应
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是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努力方向.引入思维导图的方法到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有效提升阅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