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SK)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一种良性皮肤肿瘤,40岁以上人群中较为常见,又称老年疣、脂溢性疣或基底细胞乳头瘤。典型的SK不难诊断,多数情况下可直接诊断,因此有时可无需病理确认而直接去除。然而,不典型者很容易与黑素瘤、色素型基底细胞瘤、日光性角化病、Bowen病及皮内痣等相混淆,此时组织病理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SK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有家族倾向,大多数患者是由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被认为是一种局部角质化细胞发育失常的表现。目前认为其发病与年龄、日光照射、遗传因素、基因突变、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等有关。近年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尤其是紫外线(ultraviolet,UV)在SK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学者们提出了日晒是SK的危险因素,文献报道显示在曝光部位在比非曝光部位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此外,对于有发生SK倾向者,日晒对其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关UV对SK发病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少学者认为SK是光老化的一种表现。 然而迄今为止,研究日晒对SK发生的影响方面多限于流行病学调查,SK与光老化的相关性研究文献甚少,对SK与光老化相关性进一步研究有助于该疾病的预防和诊治。 研究目的: 检测EGFR、PTEN、c-jun和MMP-1蛋白在面部SK皮损中及面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对比两实验标本中蛋白表达情况及弹力纤维的含量变化情况,探讨SK的发病与皮肤光老化的相关性。 研究对象和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VG染色技术检测54例面部SK皮损标本和20例面部正常皮肤标本中EGFR、PTEN、c-jun和MMP-1蛋白的表达及弹力纤维的含量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 SK组中的EGFR、c-jun和MMP-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SK组PTEN的表达略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SK皮损中EGFR、c-jun与MMP-1表达呈正相关(P<0.05),PTEN与MMP-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SK皮损下方真皮中弹力纤维变性情况较对照组明显,且皮损下方弹力变性组织堆积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P<0.05),而胶原蛋白减少。 结论: SK的发病与EGFR、c-jun和MMP-1过度表达及PTEN表达相对下调有关;SK及对照组组织中EGFR、c-jun、PTEN的表达与MMP-1之间存在相互协调作用。与皮肤老化有关的生物学指标EGFR、c-jun、PTEN、MMP-1表达的变化及真皮中弹力纤维变性增加,提示皮肤光老化与SK的发生相关,面部SK可能是在光老化的基础上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