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
1.目的:评价冠心V号合剂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疗效。
2.方法: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南京市中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06年12月至2008年2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小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医证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1990年10月青岛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将纳入的41例患者随机分为冠心V号合剂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予西药规范治疗方案:包括应用ACEI或ARB、硝酸酯类、低分子量肝素、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调脂、符合择期介入治疗条件予以择期介入治疗,及必要的降压、降糖治疗。治疗组除予西药规范治疗方案外加服中药冠心V号合剂(经江苏省药监局批准的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南京市中医院院内中药自制制剂,批准文号:苏药制字Z04000781),每次20ml,每日3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之中药及中成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中药冠心V号合剂治疗后心功能、中医证候积分、脑钠素水平和心脏彩超测定的心脏结构等指标的变化。
3.结果:(1)冠心V号合剂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论在心功能改善还是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均较对照组为优,但在改善治疗后心功能方面,两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V号合剂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脑钠素水平影响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脑钠素水平下降,提示冠心V号合剂具有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功能的作用;(3)冠心V号合剂在对心脏彩超测定的心脏结构指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改善心室收缩功能和抗心室重构方面较对照组为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冠心V号合剂具有一定的防治急性心肌粳死后心室重构的作用。两组治疗后代表心脏舒张功能的特征性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舒张早期E峰流速(LVE)和左室舒张晚期A峰流速(LVA)虽有差别,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冠心V号合剂可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室的舒张功能改善作用较小。
4.结论:在西医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冠心V号合剂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功能及中医证候,能改善心脏彩超测定的心脏结构指标变化,部分研究结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提示冠心V号合剂具有一定程度抑制急性心肌粳死后心室重构的作用。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1.目的:评价冠心V号合剂对实验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室重构的干预作用。
2.方法:将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冠心V号合剂等剂量组、冠心V号合剂大剂量组、缬沙坦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每组10只,术后第2天开始喂药,另有10只不结扎左冠状动脉,作为空白组,空白组除正常饲养外不予任何干预,模型组每日灌胃一次生理盐水,按1ml/100g计算;冠心V号合剂等剂量组在造模第2天始每天予冠心V号合剂1ml/100g(每ml相当于原药材0.18g);冠心V号合剂大剂量组在心肌梗死造模后第2天始,每天予大鼠冠心V号合剂1ml/100g(每ml相当于原药材0.36g),1次/日:缬沙坦组在心肌梗死造模第2天始每天予缬沙坦溶液1ml/100g(每ml含缬沙坦0.8mg),1次/日;灌胃至取材时。实验过程中,所有因手术、麻醉意外等原因死亡的,以及术后存活时间未达取材时间要求的动物,均不列入实验观察项目内。造模成功后每日观察各组大鼠活动反应度、毛发、精神状况、饮食、饮水量等。至喂药2周时予以测定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称大鼠左室重量并除以其体重,计算其左室重量指数,并留取其心肌梗死部位及周边组织HE染色及Masson染色后做光镜检查和免疫组化。
3.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冠心V号合剂大剂量、等剂量和缬沙坦均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模型大鼠的一般生命状况和血流动力学,均能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出现的一系列心室结构和组织学病理变化,减轻急性心肌粳死后非梗死区组织胶原含量的增加,均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模型大鼠的AT1受体和升高AT2受体,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冠心V号合剂大剂量在改善急性心肌粳死后大鼠的心脏收缩功能指标方面效果优于冠心V号合剂等剂量和缬沙坦;对于改善心脏舒张功能指标方面,冠心V号合剂大剂量,等剂量,缬沙坦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结论:冠心V号合剂大剂量,等剂量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梗后大鼠的心室重构,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心梗后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改善梗死心肌及其周围心肌的组织病理变化以及降低心肌部位的AT1受体和升高AT2受体而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