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接近度参数选取研究及其在隧道工程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z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城市因自身的发展需要高速的交通系统,随着城市空间变得更加有限,使得地铁隧道成为了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战略性目标。但大量地铁隧道的建设无疑给围岩的安全性评价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准确的获得围岩安全指标所需要的岩体力学参数、如何将现有的围岩安全性评价指标进行拓展工程应用以及如何将局部稳定和整体稳定关联起来这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围岩安全评价中的破坏接近度理论,结合其表达形式及现有的位移反分析算法、安全系数法,提出确定破坏接近度中极限塑性剪切应变数值办法以及将粒子群和遗传算法结合的GAPSO反演算法用于反演围岩强度参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基于破坏接近度理论,利用ABAQUS软件自带的FORTRAN开发平台,实现破坏接近度变量在后处理中的输出,并用算例说明如何借助破坏接近度在考虑围岩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围岩分区及安全性评价。
  (2)基于强度折减法提出破坏接近度FD部分中塑性极限塑性剪切应变的确定方法,包括选取位移拐点对应的折减系数为安全系数,安全系数对应的剪切应变为塑性剪切应变两步,通过这种办法取值,将局部稳定和整体稳定联系起来,解决了破坏接近度理论在应用时围岩材料塑性极限塑性剪切应变较难确定的问题,并使得数值方式具有工程意义。
  (3)分析模拟应力释放方式、隧洞截面形状和建筑物偏载参数对破坏接近度的影响,其中建筑物偏载参数参考实际工程选取,最终得到显著性排序依次为:总荷载,建筑物荷载边缘距中心线距离d,建筑物荷载宽度l,单位荷载大小p。其中最大值建筑物总荷载Person相关性系数为0.773。
  (4)对获得围岩强度参数的粒子群位移反分析算法进行改进,借助MATLAB软件编制带有遗传变异算法特征的粒子群位移反分析算法程序,通过青岛市地下人防坡道工程进行验证,相比于传统算法,其收敛性较快,结果较精确;另外该算法克服了每次只能提交一个工作的传统做法,可以一次进行多个工作的计算,这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性能,提高了反演效率,避免了反复调用ABAQUS软件造成的算法运行时间过长的问题。
  (5)结合青岛地铁13号线竖井转横通道和双孔隧洞的设计与监测资料,借助ABAQUS软件分别对其在各个施工步的围岩进行安全性评价与合理分区,在竖井转横通道工程实例中考虑锚杆支护对围岩安全性的影响,验证了设计支护方法,并结合前人室内相似模拟试验验证了分区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建筑行业有了大幅的进步和发展,大批量的新型高层建筑迅速涌现,建筑业迅猛发展片面追求高速度导致建筑质量下降等一系列建筑安全问题,而单纯通过拆除和重建又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是建立在新建和既有建筑结构的加固并举的基础上的。随着应用爆破技术范围逐年广泛,加固后的建筑结构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爆破振动的威胁,因此通过研究建筑结构加固前后的爆破振动响应从而提高建
学位
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对混凝土结构加固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是,手工计算加固承载力费时费力。而混凝土结构加固计算又是一个系统、规律的过程,上述这种有大量数据处理且系统的计算可以由计算机软件来完成。  本文目的是编程研究专门的混凝土结构加固计算软件(PRC软件),该软件具有计算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的优点。  混凝土结构加固离不开对构件的受力分析,并且大部分构件为杆系结
防渗透技术的应用,目前大多限于外部涂刷渗透结晶防水材料,或者在内部掺入有机硅类材料等。因为两种材料均属于防渗透材料,共同使用会发生排斥效应。单一材料的防渗透由于工艺的局限性和施工过程导致的质量问题等,防渗透效果没有预期理想。分别使用两种材料,实现内外双向防渗透具有实际工程价值。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拟从两种材料的作用机制出发,在材料应用技术参数、配合比和防渗透施工工艺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以实现双向防渗
学位
近年来我国已修建了多座跨海大桥。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下,有效地实现海岛与内陆的连通,跨海大桥的修建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复杂的海域环境中,跨海桥梁受到极大的挑战,像飓风、海啸这些极端的情况下,给人类造成巨大伤亡的同时,也毁坏了大量的桥梁结构,造成了大量的人财损失。因此,研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所产生波浪力对桥梁的荷载作用,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论文以倾斜桥梁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水面高程和
学位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建筑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建筑形式以及施工工艺开始显现出很多弊端,而装配式结构在此过程中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装配式叠合结构作为装配式结构的一种,由于预制和现浇部分不是同时浇筑,预制部分可以做为模板使用,因此,存在着“二次受力”的特性,而且预制和现浇部分的叠合接触面是否可靠连接也会对结构的整体性造成影响。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详细做了下列工作:  (1)针对装配式叠合结构
在轻钢加层结构中,加层门式刚架的设计关系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压型钢板对门式刚架的整体受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轻钢加层结构设计时,对加层门式刚架的设计往往忽略压型钢板对结构的承载力和整体性的作用。事实上,压型钢板本身具有较大的抗剪能力,能够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使结构趋于安全,这种作用就是蒙皮效应。轻钢加层设计时考虑蒙皮效应更贴近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更具经济性。  我国对蒙皮效应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将步入高速发展的时代。装配式楼梯作为装配式建筑的标准部件之一,在未来的建筑行业中将会被大量使用。对装配式楼梯框架结构进行抗震分析,可以研究地震作用下装配式楼梯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通过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框架结构分析模型,考虑装配式楼梯与主体框架结构的三种连接方式(固定端支座连接、固定铰支座连接、滑动支座连接)和楼梯间
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自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各类工程中广泛应用。目前,我国使用的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大多来源于进口,价格昂贵,且目前结构防水技术、防水材料不能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下使用,造成大量结构出现渗水现象。因此,研发出工程适用性更好的渗透结晶材料,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效果,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采用清华大学与东京大学联合研发的一种革命性混凝土改性材料GUARDEX,研究了其对大小两种水灰比(0.87
学位
近年来,岩石爆破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爆破的方式及产生的爆破效果等。新型的爆破技术还未发展起来之前,多采用传统的齐次爆破技术。经过诸位爆破学者的深入研究,爆破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微差爆破不仅能够降低爆破所产生的地震效应,而且能够改善岩石的破碎效果。微差爆破的方式是现代工程爆破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实际的工程爆破中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首先,作者对国内外微差爆破的研究现状及假说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学位
由于底层空间较大、便于灵活布置,底层框架-砌体房屋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镇临街建筑及居民小区建筑。这种结构形式具有“底柔上刚”、“头重脚轻”等结构特征,震害表明其抗震性能较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转换层处采用层间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地震对结构的破坏,国内外学者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相关研究。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底框-砌体结构隔震层装置参数(刚度及非线性阻尼器阻尼系数)的优化分析和工程算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