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15-羟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是否参与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过程,并结合上游基因COX-2和这两个基因共同调控的产物PGEz,以及耐药相关基因P-gp、BCRP表达变化探讨15-PGDH在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进一步以15-PGDH诱导药物对乳腺癌细胞进行干预,观察其是否具有耐药逆转作用,以明确15-PGDH能否作为肿瘤耐药逆转的新靶点。
方法:以人乳腺癌敏感细胞株MCF-7及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为研究对象,加不同浓度ADM维持耐药,观察细胞形态并用MTT法检测细胞耐药指数;应用RT-PCR、ELISA、Westernblot技术,观察两种细胞中15-PGDH、COX-2表达及细胞上清液中PGE2含量变化。MTT法和Hochest33258染色分别观察15-PGDH诱导药物(吲哚美辛、布洛芬、吡格列酮、地塞米松)对MCF-7、MCF-7/ADR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用MTT法检测15-PGDH诱导药物对MCF-7/ADR细胞ADM、Taxol的耐药逆转作用;RT-PCR分析四种药物对两种细胞中15-PGDH、COX-2及耐药相关基因P-gp、BCRP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观察四种药物对两种细胞中15-PGDH、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GE2含量变化。
结果:(1)ADM维持MCF-7/ADR细胞耐药后,细胞轮廓变清晰,胞浆黑色颗粒、空泡增多,细胞耐药程度增加,耐药指数由23.26增至46.21。(2)MCF-7/ADR细胞中15-PGDH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MCF-7细胞,而COX-2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MCF-7细胞;细胞上清液中PGE2含量明显高于后者。(3)四种15-PGDH诱导药物对两种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四种药物在低毒剂量浓度(吲哚美辛100μmol/L、布洛芬200μmol/L、吡格列酮20μmol/L、地塞米松100 nmol/L)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逆转作用,对ADM逆转倍数分别为2.90、2.01、1.87、1.61,对Taxol逆转倍数分别为1.67、2.0、1.28、1.03;四种15-PGDH诱导药物匀可增加ADM和Taxol对MCF-7/ADR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4)吲哚美辛和布洛芬能引起两种细胞中15-PGDH mRNA表达增高和COX-2 mRNA表达明显降低;吡格列酮对MCF-7细胞中15-PGDH、COX-2 mRNA表达影响不明显,但能增加MCF-7/ADR细胞中15-PGDH mRNA表达,并降低COX-2 mRNA表达;地塞米松不引起MCF-7细胞中15-PGDH mRNA表达变化,但能增加MCF-7/ADR细胞中15-PGDH mRNA表达,且能降低两种细胞中COX-2 mRNA表达。(5)四种15-PGDH诱导药物均能增加MCF-7/ADR细胞中15-PGDH蛋白表达,但在MCF-7细胞中布洛芬可降低15-PGDH蛋白表达,其余药物对15-PGDH蛋白表达影响不明显;吲哚美辛、布洛芬、吡格列酮均可降低两种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而地塞米松仅能降低MCF-7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不引起MCF-7/ADR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变化;(6)四种15-PGDH诱导药物均能降低两种细胞上清液中PGE2含量,不同诱导药物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MCF-7/ADR细胞中P-gp mRNA表达水平较MCF-7高,BCRP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除吡格列酮外,其余药物均能降低MCF-7细胞中P-gp mRNA表达,在MCF-7/ADR细胞中仅地塞米松具有降低P-gp mRNA表达的作用;吡格列酮、地塞米松能使MCF-7/ADR细胞中BCRP mRNA表达降低,其余药物对两种细胞中BCRP mRNA表达无影响。
结论:本实验证实(1)15-PGDH与COX-2一样通过介导PGE2参与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过程的调节;(2)15-PGDH诱导药物(吲哚美辛、布洛芬、吡格列酮、地塞米松)对MCF-7、MCF-7/ADR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及耐药逆转作用,与化疗药物ADM、Taxol联用能增强后者对MCF-7/ADR细胞的化疗敏感性和凋亡诱导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加细胞中15-PGDH mRNA转录、蛋白表达和/或降低COX-2 mRNA转录、蛋白表达,并最终降低细胞中PGE2含量,诱导细胞凋亡有关;降低PGE2下游耐药基因P-gp、BCRP mRNA转录可能不是这四种药物逆转MCF-7/ADR细胞耐药的主要机制。
方法:以人乳腺癌敏感细胞株MCF-7及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为研究对象,加不同浓度ADM维持耐药,观察细胞形态并用MTT法检测细胞耐药指数;应用RT-PCR、ELISA、Westernblot技术,观察两种细胞中15-PGDH、COX-2表达及细胞上清液中PGE2含量变化。MTT法和Hochest33258染色分别观察15-PGDH诱导药物(吲哚美辛、布洛芬、吡格列酮、地塞米松)对MCF-7、MCF-7/ADR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用MTT法检测15-PGDH诱导药物对MCF-7/ADR细胞ADM、Taxol的耐药逆转作用;RT-PCR分析四种药物对两种细胞中15-PGDH、COX-2及耐药相关基因P-gp、BCRP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观察四种药物对两种细胞中15-PGDH、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GE2含量变化。
结果:(1)ADM维持MCF-7/ADR细胞耐药后,细胞轮廓变清晰,胞浆黑色颗粒、空泡增多,细胞耐药程度增加,耐药指数由23.26增至46.21。(2)MCF-7/ADR细胞中15-PGDH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MCF-7细胞,而COX-2 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MCF-7细胞;细胞上清液中PGE2含量明显高于后者。(3)四种15-PGDH诱导药物对两种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四种药物在低毒剂量浓度(吲哚美辛100μmol/L、布洛芬200μmol/L、吡格列酮20μmol/L、地塞米松100 nmol/L)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逆转作用,对ADM逆转倍数分别为2.90、2.01、1.87、1.61,对Taxol逆转倍数分别为1.67、2.0、1.28、1.03;四种15-PGDH诱导药物匀可增加ADM和Taxol对MCF-7/ADR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4)吲哚美辛和布洛芬能引起两种细胞中15-PGDH mRNA表达增高和COX-2 mRNA表达明显降低;吡格列酮对MCF-7细胞中15-PGDH、COX-2 mRNA表达影响不明显,但能增加MCF-7/ADR细胞中15-PGDH mRNA表达,并降低COX-2 mRNA表达;地塞米松不引起MCF-7细胞中15-PGDH mRNA表达变化,但能增加MCF-7/ADR细胞中15-PGDH mRNA表达,且能降低两种细胞中COX-2 mRNA表达。(5)四种15-PGDH诱导药物均能增加MCF-7/ADR细胞中15-PGDH蛋白表达,但在MCF-7细胞中布洛芬可降低15-PGDH蛋白表达,其余药物对15-PGDH蛋白表达影响不明显;吲哚美辛、布洛芬、吡格列酮均可降低两种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而地塞米松仅能降低MCF-7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不引起MCF-7/ADR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变化;(6)四种15-PGDH诱导药物均能降低两种细胞上清液中PGE2含量,不同诱导药物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MCF-7/ADR细胞中P-gp mRNA表达水平较MCF-7高,BCRP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除吡格列酮外,其余药物均能降低MCF-7细胞中P-gp mRNA表达,在MCF-7/ADR细胞中仅地塞米松具有降低P-gp mRNA表达的作用;吡格列酮、地塞米松能使MCF-7/ADR细胞中BCRP mRNA表达降低,其余药物对两种细胞中BCRP mRNA表达无影响。
结论:本实验证实(1)15-PGDH与COX-2一样通过介导PGE2参与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过程的调节;(2)15-PGDH诱导药物(吲哚美辛、布洛芬、吡格列酮、地塞米松)对MCF-7、MCF-7/ADR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及耐药逆转作用,与化疗药物ADM、Taxol联用能增强后者对MCF-7/ADR细胞的化疗敏感性和凋亡诱导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加细胞中15-PGDH mRNA转录、蛋白表达和/或降低COX-2 mRNA转录、蛋白表达,并最终降低细胞中PGE2含量,诱导细胞凋亡有关;降低PGE2下游耐药基因P-gp、BCRP mRNA转录可能不是这四种药物逆转MCF-7/ADR细胞耐药的主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