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外对于红枣的缺陷的检测现状大多为人工筛选,这种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下,红枣的分选质量受工人主观影响较大,不符合国家的食品安全要求。为了提高我国果类生产加工水平,提升果品品质,满足现代化农产品加工需求,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进行缺陷的识别已然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对红枣缺陷检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根据新疆灰枣的检测要求,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红枣缺陷自动检测装置,搭建了红枣缺陷检测实验平台,并给出了关键模块的设计方案。完成了图像采集模块的设计,确定了合适的数字图像传输方式、光源配置方式、工业相机以及镜头的型号。根据红枣全表面信息的检测要求,设计出了红枣输送翻转装置的结构。根据红枣及其表面缺陷特征,研究了基于Blob分析的红枣缺陷识别算法,提出了采用颜色空间分析和Blob分析算法进行红枣与背景的分离以及红枣表面缺陷的识别,给出了不同缺陷特征种类的颜色空间模型和分割阈值,快速准确地实现了破头果、霉变果、浆头果等典型红枣表面缺陷的识别。针对采用Blob分析识别红枣的干条和黄皮缺陷困难问题,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红枣缺陷识别技术。基于GoogleNet的inception_v3模型,利用Tensorflow人工智能平台,通过对模型的学习率、批次大小、迭代次数的设置与调节,得到网络训练的准确率变化曲线和损失函数变化曲线。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干条、黄皮、破头、霉变四类缺陷以及正常枣的识别效果良好,准确率可达98%以上。数据集采集和预处理过程繁杂,往往会造成数据集样本不足,导致训练过程产生过拟合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基于迁移学习的红枣缺陷识别技术。研究了迁移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出了基于迁移学习的层冻结的训练方法,包括神经网络的预训练、“瓶颈层”特征的提取、网络模型的参数微调等过程。研究了迁移学习中迭代次数和数据集数量对模型准确率的影响。实验对比验证了迁移学习方法与深度学习方法,迁移学习在较少的数据集上就能实现较好的训练效果,并且可以节省大量训练时间。最后以C#、Halcon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分析了相机拍摄时序以及图像处理流程,研制了红枣缺陷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