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汇聚人民群众的磅礴伟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开展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同志在2022年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面对新情况、新形势、新境遇,习近平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汇聚人民群众的磅礴伟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开展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同志在2022年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面对新情况、新形势、新境遇,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和国家的总舵手,始终谨记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独特作用,在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趋势进行仔细研判的基础上,多次高屋建瓴地强调全党上下要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凝聚群众伟力;多次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实践要求与目标指向,从而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的群众工作观,为实现“强党兴国”目标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习近平群众工作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工作思想,是新时代开展群众工作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因此本文在系统分析目前国内外学界对新时代习近平群众工作观的研究、厘清群众工作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新时代习近平群众工作观形成的境遇,阐释新时代习近平群众工作观的主要内容,探寻践行新时代习近平群众工作观的最优路径,挖掘新时代习近平群众工作观的价值意蕴。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新时代习近平群众工作观的选题缘起和意义、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研究内容、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论述新时代习近平群众工作观形成的现实背景和个人情怀;第三部分对新时代习近平群众工作观进行理论阐释,从科学内涵、核心内容、多维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析新时代习近平群众工作观的主要内容;第四部分分析概括新时代习近平群众工作观的实践路径,第五部分挖掘新时代习近平群众工作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以上五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逻辑严密的整体,从而系统、全方位地呈现新时代习近平群众工作观的全貌。
其他文献
2007年10月1日施行的《物权法》正式确立了不动产登记作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法定公示手段,在2021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也沿用了这一制度。不动产登记制度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核心制度,但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在制度设计以及实务操作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登记机关在登记程序中是否需要对引起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法律原因进行审查,因此实务中出现了大量因登记错误导致国家赔偿的问题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保险诈骗犯罪呈现高发的态势,保险诈骗犯罪行为是金融诈骗领域最为严重的犯罪之一,现有保险诈骗罪的刑法规定存在明显缺陷,导致理论和实践对诸多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从中国裁判网筛选的实际案例出发,对保险诈骗罪焦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刑法第198条将保险诈骗罪的犯罪主体限定为保险投保人、受益人和被保险人这三种身份的人群,范围过窄,未将保险合同关系可能涉及的当事人全部考虑在内,不
科技创新企业对于公司治理结构有着特殊的需要,一方面企业发展面临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创始人需要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为满足科技创新企业的公司治理需求,科创板允许采用差异化表决权制度的科技创新企业上市。虽然科技创新企业采用差异化表决权制度,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基础上完成控制权的重新配置,能保证创始人掌握公司控制权,激励创始人投入其人力资本,但差异化表决权制度这种锁定控制权的特殊公司治理结构,可能导致
本次《刑法修正案(十一)》总结近年来社会生活中重大难题并通过设立相应轻罪进行规制,催收非法债务罪正是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背景下设立的新罪,意图打击不法分子通过使用“软暴力”手段催收高利贷等非法债务的混乱现象,填补原有刑事处罚的空白。但由于本罪规定较为简单,存在侧重中心不明、与其他罪名存在交叉、判断标准模糊的问题,遭到许多学者诟病,其入罪合理性也遭到质疑,容易导致司法实践中适用本罪不规范的现象发生
禁注条款,是指2019年国家对商标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改中新增的“禁止非使用性恶意商标注册”的条款。其意在遏制商标囤积现象,强调注册时需具有使用目的。这值得肯定,但是,该制度在实践中该如何准确适用,以及与相关制度之间如何协调一致仍需进行探讨。从商标申请到商标转让的全过程来看,禁注条款在适用中与相关制度之间仍需进行协调:在商标注册审查阶段,追求确权效率的商标注册取得制度与回归商标本质的禁注条款之间存在价
依照审判思路,判定当事人所主张的商业秘密是否具有非公知性系法院审理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逻辑前提。以实证研究为路径,梳理679例裁判样本,发现法院在判定涉案信息是否具备非公知性的过程中存在着部分现实困境与争议,进而影响了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审判效果与裁判质量。基于此,本文通过检视裁判样本,明确实践中影响非公知性认定效果的现实困境,进而逐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须明确非公知性认
药品专利是推动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不断研发高品质的新药是维护和保障人类公共健康的需要。但是,由于新药的研发和生产新药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而大多数非发达国家缺乏这种能力,因而引发了药品专利权与公共健康权之间的冲突,药品专利保护制度也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面对药品研发者的专利权与药品需求者的健康权之间、专利权人的经济权益与人类的普遍生存权之间的冲突,到底是专利制度阻碍了人类健康的保护,还是保护人类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前我国的时代使命。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是时代使命的主要承担者。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当今世界动荡变革期的到来,在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使命担当精神受到了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对于当今的时代使命缺乏正确完备的认知、对于落实使命担当行为更是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加强大学生使命担当精神培育,是应对当前国内外各种复杂矛盾的必要手段、是塑造大学生崇高价值观的内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