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己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非农产业,工农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农业不再为工业发展提供积累,农业成为接受“补助”的部门,而不是受“挤压”的部门。从经济发展来看,中国在总体上已具备了反哺农业的实力,农业需要合理的支持。但加入WTO后,中国农业必须在世贸规则下,构建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同时,还要注重农业支持实施的方式和效果,使其真正起到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新阶段农业支持政策的理论进行研究分析,针对中国农业发展“瓶颈”,找出中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基本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我国己经或将要采取的农业支持政策进行绩效评价,最后提出中肯实效的政策建议。 论文在借鉴与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下,深入研究,力争在理论上归纳和论证国际上农业支持政策的经济学理论,分析新阶段中国运用农业支持政策的背景与客观条件;在方法上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支持政策与价格支持政策对农业生产者的影响以及国家财政对农业支持的效果、效益和效率;在案例上着重对粮食直接补贴模式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在宏观上通过判断新阶段农业支持特征,建立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在政策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各级政府制定农业支持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论文共分八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至三章,属总论部分。第一章主要是从宏观角度来论述本文研究的范围及其必要性。第二章是课题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深入剖析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如美国、欧盟及日本农业支持政策,从而寻求对我国农业支持政策改革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的有益经验。第三章是在经验事实描述的基础上,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政策的发展进行历史考察和现状评价。第二部分为第四章至第七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第四章详细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供给与效益,运用DEA模型探讨了支农支出的政策效率。第五章详尽阐述了在WTO背景下,我国粮食直接收入补贴政策的运作方式、对农民收入和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六章则运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福利分析等手段对农业价格支持政策进行实证研究。第七章是从规范经济学的角度对农业支持政策制定和执行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最终落脚于对我国农业支持政策制定、实施的指导。第三部分为第八章,是结论部分,在提出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目标及发展思路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