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终点的土壤中锑的生态毒性阈值研究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xia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用我国21种农田土壤,采用外源添加污染物的方法,同时考虑了老化时间对土壤中锑毒性影响,参照ISO和OECD推荐的标准方法研究了锑(Sb)在不同类型土壤中对植物-大麦、动物-赤子爱胜蚓的毒性,得到了基于不同终点土壤锑的生态毒性阈值。除此之外,选取常见的蔬菜-小青菜,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推导基于小青菜土壤的安全阈值。研究了Sb对大麦根伸长的毒性影响。根伸长EC10和EC20范围为201-2506mg/kg和323-2973mg/kg。通过阈值与土壤性质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砂粒含量是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发现老化过程降低了Sb的生物有效态。有效态Sb仅占土壤总Sb含量的2.08-11.94%。Sb的有效态与土壤的p H,砂粒含量和总磷酸盐呈正相关,与土壤的粘粒含量,无定形和晶形铁,锰和铝氧化物呈负相关。研究了Sb对蚯蚓毒性的影响。LC50范围在666.03mg/kg~2829.05mg/kg。与土壤主要性质的相关性分析,发现p H、有机质、粘粒含量、铁铝氧化物均与LC50有着极显著的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的回归方程可以解释回归模型变异的63.1%。对蚯蚓体内Sb含量分析发现,蚯蚓吸收的Sb含量与蚯蚓半数致死浓度LC50表示的不同类型土壤中Sb的毒性大小基本是一致的。慢性毒性阈值EC50范围在103.47 mg/kg~973.26mg/kg。通过EC50与土壤主要性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EC50与p H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碳酸钙有着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粘粒含量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方程可以解释回归变异的66.8%。基于温室盆栽实验,在Sb污染的21种土壤中种植小青菜,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推导基于小青菜的Sb安全阈值。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小青菜对土壤Sb污染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通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反推,计算出基于小青菜保护95%的土壤不超标的HC5值即安全阈值分别为7.05mg/kg和100.66mg/kg。通过本论文研究结果丰富了Sb的生态毒性阈值数据库,为制定Sb的环境标准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石油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传统的设备润滑粗放型管理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企业必须转变设备润滑管理模式,对润滑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降低润滑成本,提高企业效益。通过深入到辽河油田公司开展调研,针对辽河油田在设备润滑保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本文研发了辽河油田设备润滑保养服务化管理系统,能够为解决企业设备润滑保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支持。首先,对辽河油田在设备润滑保养管理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
在我国现代纺织行业中,空调喷水室是目前纺织厂使用的主要空调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水系统会出现结垢等问题,结垢造成喷淋排管、挡水板、喷嘴堵塞,导致设备运行寿命缩短,严重影响空调喷水室的热湿交换效率,因此改善喷淋水质尤为重要。本课题针对咸阳某纺织厂喷淋水结垢问题,提出合理经济的解决方法,来改善喷淋水质,提高喷水室热湿交换效率。针对咸阳某纺织厂喷淋水结垢问题,提出应用投加阻垢剂的方法进行处理。投加阻垢剂法的
学位
学位
学位
哺乳动物肠上皮是一种拥有快速自我更新能力的组织,在维持机体免疫稳态与肠道应激后的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源于隐窝底部的多能肠干细胞不断进行增殖、迁移与分化,并沿隐窝—绒毛轴向上移动,从而维持肠上皮完整性。本试验旨在阐明lncCHUKILA调控猪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分子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对课题组前期转录组学测序数据分析发现了新长非编码RNA CHUKILA,结合生信功能预测分析的结果,显示lnc-CH
本试验采用大田试验,第一部分以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洛江沟村复垦5a土壤为研究对象,有机肥、无机肥、生物炭配合施用;第二部分以襄垣县西山底村复垦3a土壤为研究对象,有机肥、无机肥、固氮菌肥配合施用,研究有机无机肥与生物炭菌肥配施对采煤复垦土壤氮素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探究生物炭、固氮菌对复垦土壤氮素的作用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与对照相比,配施生物炭均提高了复垦土壤碱解氮、硝态氮和
涡流空气分级机作为粉体分级技术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因其结构简单、易操作维修和产品粒度可调等优点在粉体制备领域备受青睐。随新产业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粒径小且粒度分布窄的超细粉体材料需求不断扩增,因此对涡流空气分级机分级性能的提升至关重要。本文以卧轮式分级机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技术、理论分析和物料分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级机内流场特性进行分析,改进涡流空气分级机的关键部件,并对选定范围内的操作
随着农业智能化的发展,在温室栽培中,人们对温室环境的控制技术越来越成熟,通过人工控制温室内温湿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使环境更加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尤其在无土栽培中,基质对室内环境的依赖性强,且环境变化可能引起植株对水分和养分吸收的变化。为此,本研究以番茄为试验材料,通过岩棉栽培,设置了两个试验,分别在人工气候室和智能温室研究了CO2浓度与营养液EC互作、根区温度与营养液EC互作对番茄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