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癌基因RB1通过调节DNA损伤反应阻止前列腺癌进展的分子机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hao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去势抵抗是进展期最重要的临床特征。在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m CRPC)中,全基因组测序证实肿瘤抑癌基因RB1和TP53变异频率较高,并且对多种癌症治疗剂均具有抵抗力。因此,阐明RB1和TP53在前列腺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运用慢病毒干扰载体(sh RNA)靶向沉默前列腺癌细胞RB1基因;通过CCK8、EDU、β-半乳糖苷酶染色、流式细胞等实验检测RB1缺失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影响;利用慢病毒双敲低实验、蛋白稳定性实验、磷酸化特异性抑制剂及免疫荧光实验证实RB1与TP53之间的作用关系;使用雄激素受体拮抗药物Enzalutamide检测RB1与TP53缺失后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同时运用q 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实验分析RB1与TP53缺失促进去势抵抗的潜在机制;利用RNA测序分析RB1与TP53缺失的前列腺细胞基因表达差异,并通过富集分析、靶基因干预等实验明确RB1与TP53缺失促进细胞生长的分子靶点。结果:体外实验证实RB1急性缺失增加前列腺癌细胞DNA损伤积累,并通过TP53依赖的方式促进细胞衰老;而且RB1急性缺失通过ATM介导MDM2 ser395位点磷酸化调节TP53蛋白稳定性。然而,RB1与TP53双缺失逆转DNA损伤诱导的细胞衰老,并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降低细胞对Enzalutamide药物的敏感性,同时减少雄激素受体基因表达并促进神经内分泌标记SYP和NSE基因表达。此外,RB1/TP53缺失导致前列腺癌细胞大量基因表达上调,富集分析证实上调基因参与低氧反应、细胞干性及表观调控、DNA损伤反应等,并且依赖DNA修复基因PARP1促进细胞增殖。然而,PARP1抑制剂Olaparib显著抑制RB1/TP53缺失的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结论:肿瘤抑癌基因RB1与TP53通过调控DNA损伤反应共同维持前列腺癌细胞基因组稳定;RB1联合TP53缺失增加前列腺癌细胞对DNA修复基因PARP1抑制剂的脆弱性。
其他文献
背景:血管功能完整是保证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正常运转的首要条件,而内皮糖萼作为血管壁和血液间的保护性屏障,是维持血管功能正常化的关键因素,其结构或功能紊乱所致内皮功能损伤是诱发心血管疾病进程的始动因素。然而,内皮糖萼如何在复杂的血管病理生理微环境中维持自身动态平衡,尚未明确。研究发现动脉血管不同部位存在不同模式的流体剪切力,流体剪切力模式不同对内皮糖萼及内皮功能的调控机制也不尽相同。研究报道,振荡剪切
碳纳米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吸附、电化学、催化以及气体贮存性能,被认为是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热点明星。碳纳米材料大致分为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碳微球、碳纳米杂化材料等。碳纳米材料的研究重点是探索简易、环保、低能耗、过程可控的制备方法。现在主要的研究手段是利用可再生的木质纤维原料衍生物、纤维素、半纤维以及构成这些聚糖的结构单糖等碳水化合物作为碳源,进行水热炭化反应。本文详细介绍了生物质水热炭化过程中所发生
第一部分NPRL2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目的:运用公共数据库对NPRL2基因进行大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主要参考TCGA和部分GEO数据库中的全转录组数据及临床信息,分析大数据中NPRL2在前列腺癌中的特征,并以TCGA数据库中的样本进行GSEA富集分析。结果:在TCGA数据库中,NPRL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不同于以往为抑癌基因的特点,其显著高表达。同时,我们运用两个GE
在缺血性脑卒中中,梗死核心区与正常脑组织间存在一个过渡区域被称为缺血半暗带。低灌注的缺血半暗带存有濒临死亡的神经元,所以及早恢复缺血区域的血流、挽救半暗带的神经元是脑卒中治疗的重点。然而,再灌注还有助于活性氧的产生,从而激活免疫反应,导致神经炎症,加重脑组织损伤。脑缺血/再灌注后过度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产生包括促炎因子在内的细胞毒性物质加重了神经元的损伤,受损或死亡的神经元释放“危险信号”又促进了小胶
第一部分 乳腺癌组织中JAM2的表达情况和临床相关性的研究目的:我们使用了多个生信数据库,并且结合临床标本和乳腺癌细胞系,对JAM2的表达水平以及临床相关性进行了探索,并且验证JAM2的表达是否受到DNA甲基化的调控。方法:CCLE,GTEx,METABRIC和TCGA等多个数据库均被用来探索了JAM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且分析其在乳腺癌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并且使用Meta分析验证JAM2的表
研究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致命性恶性浆细胞肿瘤,占血液肿瘤的10%。MM的骨髓微环境是缺氧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增强新生血管,促进糖代谢异常,诱导抗凋亡蛋白的表达。DKK1与骨髓瘤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破坏密切相关。目前缺氧调控DKK1的表达机制尚未有报道。目的:1.MM患者DKK1的高表达与骨髓微环境的缺氧的关系;MM细胞的快速增殖
目的:CTRP基因家族广泛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及肿瘤发生、发展过程,CTRP6作为CTRP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膀胱癌中的生物学作用仍不清楚。本项研究拟探究CTRP6基因在膀胱癌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对膀胱癌增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潜在机制。方法:在本项研究中,我们通过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并比较了包括UMUC3、T24、BIU87、5637等多种膀胱癌细胞系及正常膀胱
背景与目的:骨肉瘤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易转移,其中远处转移是导致患者疗效不佳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降血脂,近年来也被发现具有抑制肿瘤增殖及转移的作用,但目前在骨肉瘤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报道,YAP和SOX9在骨肉瘤中均高表达,且与骨肉瘤细胞的迁移、侵袭有关。此外,课题组前期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SOX9可能是YAP下游的靶基因。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辛伐他汀是否可以通过调控YA
目的从表观遗传学角度出发,探究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中MYCN异常高表达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筛选出与MYCN表达密切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体内外实验验证LncRNA-AC142119.1的生物学功能,并阐明LncRNA-AC142119.1调控MYCN表达的具体分子机制。方法利用LncRNA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出M
目的: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为儿童常见的恶性胚胎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认为可能涉及基因改变,染色体异常,以及遗传因素等。近年来,研究表明TGF-β1在WT中异常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复发及细胞的侵袭能力相关。但是,其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拟探讨TGF-β1在WT中表达的意义,通过TCGA和GEO数据库对WT差异性基因进行分析,寻找TGF-β1介导的下游基因表达,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