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不同机插模式下生长与产量形成及秧苗调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585497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和老龄化严重,水稻生产迫切需要以机插秧为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我国现有水稻机插秧关键技术主要从日本和韩国引进,存在育秧用种量大、秧苗质量差及机插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限制着水稻机插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特别是在我国的杂交稻生产上。本研究根据我国水稻生产特点,开展水稻机插秧育秧的多效唑调控技术研究,以培育适宜机插壮秧;比较不同取秧量下机插秧水稻生长与产量形成特点及其机理,以提高杂交稻机插效果和产量;比较不同机插育秧盘的秧苗素质及机插效果,探讨不同机插方式下杂交水稻的生长动态及产量形成规律,为杂交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发展提供依据,实现机插杂交稻高产高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我国104个主导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3种多效唑施用水平(0 mg·盘-1、7.5mg·盘-1和15mg·盘-1),探讨不同水稻品种秧苗对多效唑的敏感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对不同水稻品种机插秧苗均有较好控高效果,但不同品种对多效唑的敏感性有差异。根据秧苗对多效唑敏感性,将我国104个主导水稻品种划分为钝感(S1)、中感(S2)、敏感(S3)和极敏感(S4)4个等级,参试品种中钝感、中感、敏感、极敏感的比例为1:45:47:11;提出机插育秧时对钝感、中感的水稻品种每盘施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mg较为适宜;敏感品种中秧苗生长快、植株高的品种育秧时每盘也可施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mg,本身植株较矮的品种可适量降低多效唑施用量;而对于极敏感品种,育秧时则要适当减少多效唑用量。2、以中浙优1号为材料,在2个播种量(60g·盘-1和80g·盘-1)育秧,机插时设置3个机插取秧量处理(2档、4档和8档),研究不同取秧量机插对杂交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0g·盘-1处理成苗率比80g·盘-1处理提高7.0%,但漏秧率升高3.9%,平均大田基本苗数减少3.7万丛·hm-2;不同取秧量处理间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有效穗数、群体颖花量及稻谷产量的基本趋势为8档>4档>2档,而处理间氮素转运率、每穗粒数与结实率的趋势则相反;研究也表明,30cm×16cm(20.85万丛·hm-2)机插规格的水稻产量要比30cm×21cm(15.90万丛·hm-2)平均增产0.44t·hm-2,增幅达5.79%,表明在杂交稻稀播(60-80g·盘-1)情况下,机插应适当提高取秧量,保证机插密度,以获取机插高产。3、以籼型三系杂交稻中浙优1号和粳型三系杂交稻甬优9号为材料,在手插、传统毯状秧苗机插和钵形毯状秧苗机插下,探讨不同机插方式下杂交稻的生长发育动态、氮素吸收与利用特征及产量形成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钵形毯状秧盘育秧,秧苗生长均匀一致,机插时漏秧率比普通毯状秧苗机插下降5.0个百分点,机插后秧苗返青快,分蘖发生早且增长速度快,干物质积累量、群体有效穗数、氮素积累量与转运率、每穗粒数、总颖花量、结实率与千粒重等各产量构成因素均高于毯状秧苗机插处理,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钵形毯状秧苗机插中浙优1号与甬优9号的实际产量分别比普通毯状秧苗机插提高1.18%和11.95%。
其他文献
目的:根据分泌细胞因子和参与的免疫反应的不同Th细胞被分为功能不同的Th1和Th2两个效应细胞亚群。Th1细胞分泌IL-2、IFN-γ、TNF-β等细胞因子;Th2细胞则产生IL-4、IL-5、IL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游客。为了激发他们旅游的兴趣并吸引他们来中国旅游,大量的旅游资料需要正确的翻译成英语,因此汉英旅游翻译是促进中国旅游业
对某高速公路事故多发段的交通事故形态进行分析,结合道路结构、道路线形、运行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事故多发路段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处治对策,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在经济浪潮的不断袭击下,各行各业亟待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投身于其中。与此同时,国家也开始着大力于发展职业教育,投入巨大的资金于职业教育,这些都
<正>以往研究表明,欧洲的家燕(Hirundo rustica)、金腰燕(H.daurica)和毛脚燕(Delichonurbica)种群很少被杜鹃寄生,因而对杜鹃卵没有识别能力。然而,我们同时对分布在中国和
煤层气(CBM)是近年来热议的课题,它是一种可替代天然气的高效、清洁能源。合理开发利用煤层气,能有效缓解瓦斯对矿井的危害;能减少开采过程中的释放量,降低温室危害;能填补天然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芙蓉楼送辛渐》中的千古佳句。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
通过对7个不同大葱品种的生物学性状、抗性、产量等特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郑研寒玉、掖辐大葱、郑研寒葱分别比章丘大葱增产24.17%、22.80%、12.38%,它们的抗性强,综合性状
对叶百部来源于百部科(Stemonaceae)百部属(Stemona)植物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2010年版)所收载百部药材的3个来源品种之一,为中
当今社会,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应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还应在高考试题中体现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这就对将学科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有效结合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