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公益诉讼受案范围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5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是研究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起点。早期公益诉讼的制度理念和程序设计都属比较法研究,解释者希望通过对公共利益的检视分析来扩大公益诉讼的保护范围。伴随检察公益诉讼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司法机关不断总结公益诉讼的办案经验、归纳公益侵害的行为类型。遗憾的是,相关立法内容模糊且范围局限。除了环境、消费领域的直接对应,“等”字类公益诉讼存在立法跟进、实务经验、程序规范等现实困扰。虽然有检察公益诉讼作为制度实践的兜底资格,但支持适格主体起诉仍具有必要性。需要深刻认识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边界与实践导向,引入公益判断的论证程序,重塑“归纳+列举”的受案范围体系。完善从发现线索到提起诉讼再到法院受理内容的配套衔接。在现实需要的前提下,探索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等外空间。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垄断违法案件不断涌现。为了更好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垄断行为和完善反垄断领域法律体系,反垄断公益诉讼制度是一种新型的诉讼制度正在逐步得到落实。以往打击垄断行为的渠道有限,主要是通过私益诉讼和行政执法,因此反垄断领域引入公益诉讼制度是一种有现实意义的尝试。反垄断公益诉讼是指个人、社会团体或国家机关等主体对违反《反垄断法》并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的
报纸
学位
以经济法为代表的第三法域以维护社会利益为目的,在司法实践中,第三法域面临与传统诉讼理念维护个人利益、注重形式理性的传统观念不匹配的问题。本文以行政垄断的规制为切入点,分析行政垄断行为在现有行政诉讼框架下存在的诉讼主体不明确、诉讼主体分散导致集体行动逻辑困境等问题。结合审判实践,笔者认为反垄断法的思维应对传统行政诉讼理念进行冲击与渗透,建立有别于现有立法模式的公益诉讼制度,即行政垄断公益诉讼制。行政
随着学前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幼儿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在学前教育领域,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其自主性、开放性、探索性的特征与深度学习理念十分契合,是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思维水平的限制,难以有效实现深度学习。基于此,文章针对探索性游戏中如何实现幼儿的深度学习进行探讨。
为了实现棉仓安全实时监管,有效预防重大火灾事故发生,提出一种基于CO气体数据采集、库内视频监控集成和移动APP等技术的棉仓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微服务架构和.NET Core跨平台框架进行研发。经示范应用证明,棉仓安全管理系统可以实时采集、监控CO气体数据和浓度变化情况,并获取库内安全巡视记录和库内视频信息。同时解决了信息获取滞后、管理效率低、系统功能无法弹性扩展等问题,为棉花储备库主管部门提供
报纸
分析了平板玻璃工厂的资源能源消耗、废气产生环节及主要污染物。在对平板玻璃工厂熔窑烟气特点及污染防治技术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我国平板玻璃工厂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及其应用情况,并对未来平板玻璃工厂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探索公益诉讼"等外"领域,须把握好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即满足维护公共利益的迫切需要、有效弥补个人诉讼的不足和劣势、提升国际经贸规则话语权和制定权等要求,同时还应把握好公益诉讼的可行性,体现为具有法律依据,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充分契合等。建议从推动修改完善相关立法、适当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做法、探索完善相关程序规则等方面,探索推进反垄断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