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野外静态箱气体取样联合室内气相色谱(GC)分析系统,原位观测了中亚热带地区天然林、人工林、果园三种不同植被类型林地土壤氮氧化物(N2O、NO、NO2)排放特征以及N2O月变化动态。同时为了探讨S沉降条件下土壤氮氧化物排放特征,在秋季通过模拟大气SO2的干沉降来研究S沉降对土壤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天然常绿阔叶林(细柄阿丁枫、米槠)在观测期间土壤N2O月平均通量分别为25.77±19.65μg·m-2·h-1、22.65±16.65μg·m-2·h-1,杉木人工林、果园土壤N2O平均通量分别19.67±11.31μg·m-2·h-1、29.60±16.81μg·m-2·h-1,各类型林分之间N2O通量差异不显著。(2)各林分土壤N2O月通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果园春季未观测外,其余林分土壤N2O排放的季节变化的趋势较为一致,基本表现为春夏(4~7月)较高,秋冬季节(8~10月)相对较低。(3)在夏季观测期内,米槠林、杉木林、果园三种氮氧化物排放通量大小为N2O>NO>NO2,且N2O通量显著大于NO与NO2(P<0.05)。而细柄阿丁枫林土壤NO通量显著大于N2O与NO2(P<0.05)。土壤NO2通量微小,且大部分时刻显示为负值,表现为土壤净吸收NO2。(4)温度变化对土壤氮氧化物排放无明显影响,而土壤N2O(P<0.01)、NO(P<0.05)排放与土壤含水量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同时土壤NO2通量与土壤含水量表现出一定的负线性相关。土壤水分是本地区土壤氮氧化物排放的重要影响因子。(5)SO2干沉降显著促进了森林土壤N2O与NO的排放(P<0.05),但对NO2影响效应不明显,土壤NO2通量在S沉降条件下变化极小。不同类型林分土壤氮氧化物排放对S沉降的反应强度有所差异,米槠林与果园土壤在S沉降条件下(S80)在72h后达到N2O通量峰值,面其余林分均在S沉降6h后达到通量峰值,NO通量在所有林分均在S沉降6h后达到通量峰值。S80条件下细柄阿丁枫、米槠、杉木以及果园土壤N2O平均通量分别为对照(CK)的2.3、2.1、12.6、4.1倍,而S80下NO平均通量分别为CK的3.4、25.3、9.8、12.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