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翘为木犀科连翘属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e(Thunb.)Vahl)的干燥果实,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山西省为连翘的主要产地之一。本课题主要研究了连翘中连翘酯苷A的提取工艺、分离纯化、生物活性以及与β-CD包合作用。具体工作如下: 1.对中草药连翘、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及天然抗氧化剂研究进展状况作了简要概述。 2.采用正交实验对连翘酯苷A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连翘酯苷A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连翘加入10倍量的40%乙醇,在70℃下,提取2次,每次1.5h。 3.利用聚酰胺树脂、反相柱层析法对连翘酯苷A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聚酰胺树脂初步分离连翘酯苷A,可除去大量杂质,粗产物连翘酯苷A含量可达70%以上。进一步利用反相柱层析进行反复纯化,经HPLC测定连翘酯苷A含量达95%以上。采用UV、IR、NMR进行结构鉴定,证明为连翘酯苷A。 4.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连翘酯苷A与β-CD的包合作用,并辅以分子模拟与核磁共振技术探讨了包合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连翘酯苷A与β-CD形成1∶1包合物。1HNMR和分子模拟表明连翘酯苷A的B环可能进入β-CD的亲脂空腔, A环被暴露在空腔外面。溶液的离子强度,温度,和pH值对包和物的形成常数有很大影响,连翘酯苷A与β-CD在pH=5,CNaCI=0.1mol·L-1,并且T=19℃时,包合物容易形成。包和过程的热力学常数表明包合过程是放热、自发进行的过程。 5.采用DPPH法研究连翘酯苷A及包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连翘酯苷A及包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IC50分别为6.0×10-6,4.2×10-6mol·L-1,表明包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略强于连翘酯苷A。 6.采用血小板聚集测定法-比浊法初步研究了连翘酯苷A体外抗凝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连翘酯苷A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具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8.3mmol·L-1。并且连翘酯苷A可明显延长大鼠血浆PT和TT,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性;但对大鼠血浆APTT无延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