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拉德(1857-1924)是位擅长以海上生活作为小说题材的伟大作家。由于他在小说中所展现的非凡的叙述技巧,康拉德一直被评论家誉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之一。《黑暗之心》(1899)被称为具有丰碑意义的杰作。在这部作品中,康拉德将现代主义的碎片叙事技巧与传统的口头叙事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述风格。然而评论家对于《青春》(1898)中马洛第一次作为叙述者出现在这部小说中的叙述结构和功能却鲜有评论。同《黑暗之心》一样,《青春》中的马洛扮演两个角色。他既是过去经历中的当事人又是对其进行评论的人。文中同样存在框架叙述者“我”和一群船上的听众。两部小说有着相似的叙事框架。但是由于叙事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决定了两部小说必然属于具有不同叙事特征的文本,即现代主义文本和现实主义文本。 本文将运用当代西方叙述学理论集中论述《青春》与《黑暗之心》在叙事手法上的异同及由此产生的叙事结构与功能的转变。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康拉德的艺术主张分析存在文本差异的原因。 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简单回顾康拉德创作这两部小说的时代背景,简述两部小说在叙事技巧上的异同以及综述有关两部小说叙事手法的评论。第二章结合叙述学理论,就叙述者和受述者在叙述层面,可靠性和参与故事的程度以及公开程度进行文本分析。第三章在总结第二章中所体现出来的叙事手法上的差异的基础上,得出两种文本从封闭结构到开放结构的转变。并且对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即叙述功能的转变进行探讨。第四章提出现代主义文本与现实主义文本的差异所在,并结合两本小说在语言、叙述和主题上的差异将两本小说各自划归为不同的文本。第五章分析产生文本差异的时代精神所在。此外,总结康拉德本人的艺术主张以分析产生叙事转变的原因。第六章总结前面几章讨论的叙述手法并指出虽然康拉德被称作是现代主义小说家,但他的作品却是融合了现实主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