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山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illa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森林土壤有机碳已经成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点。植被群落演替是环境与植被相互作用协同演变的过程,这其中不仅植物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同时土壤性质特别是有机碳也会同步发生变化。本研究在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立地条件、演替时间基本相同的常绿阔叶林与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针阔混交林与柳杉林(Cryptomeria fortunei)的土壤有机碳、团聚体及其内有机碳、有机碳化学结构和稳定性等进行了全方位系统性研究,以探求林分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关键机理,为今后制定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指导区域森林经营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杉木林,柳杉林高于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0~20 cm、20~40 cm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518.47 mg/kg和786.63 mg/kg,分别显著高于杉木林(P<0.05);柳杉林0~20 cm、20~40 cm土层为1342.36 mg/kg和540.35 mg/kg,分别显著低于针阔混交林(P<0.05);易氧化有机碳总体呈现出夏季较高、冬季较低的变化特征。常绿阔叶林0~20 cm、20~40 cm土层稳定态有机碳含量为2.23 g/kg和1.60 g/kg,分别显著高于杉木林(P<0.05);柳杉林0~20 cm、40~60 cm为2.36 g/kg和1.31 g/kg,分别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P<0.05)。随着土层加深,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稳定态有机碳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2)各林分类型土壤均以>2 mm大粒径团聚体组成为主,占比在69.98%~77.74%之间。常绿阔叶林0~20 cm、20~40 cm土层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比杉木林同层分别高出4.98%和6.86%,柳杉林均高于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0~20 cm、20~40 cm几何平均直径分别比杉木林高出8.41%和15.05%,柳杉林0~20 cm高出针阔混交林9.23%。常绿阔叶林0~20 cm、20~40 cm、40~60 cm分形维数分别为2.00、2.09和2.01,均低于杉木林;针阔混交林0~20 cm、40~60 cm为2.08和2.16,均高于柳杉林。随着土层加深,各林分>2 mm大团聚体含量、平均质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呈逐渐变小趋势,而分形维数呈变大趋势。各林分0~20 cm和20~40 cm土层,团聚体内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稳定态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径变小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同一林分0~2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内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稳定态有机碳含量均明显高于20~40 cm的同一粒级。同一土层,常绿阔叶林各粒级团聚体内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稳定态有机碳含量基本高于杉木林同粒级,柳杉林各粒级团聚体内有机碳和稳定态有机碳含量也基本高于针阔混交林。(3)不同林分类型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的容重、p H值及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介于0.71~0.91 g/cm3、4.43~5.14和1.05~3.11 g/kg、6.01~8.35 mg/kg、88.08~161.94 mg/kg之间。在垂直剖面上,容重和p H值随着土层加深基本呈逐渐升高趋势,而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降低趋势,这符合土壤性质的一般垂直变化规律。土壤有机碳与容重、p H值负相关,与全氮、易氧化有机碳、稳定态有机碳、平均质量直径正相关;易氧化有机碳与p H值负相关,与全氮、稳定态有机碳正相关;稳定态有机碳与容重、分形维数负相关,与全氮、易氧化有机碳、速效钾、平均质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均正相关。全氮是土壤有机碳的关键主导影响因子,土壤有机碳是易氧化有机碳的关键主导影响因子,土壤有机碳、分形维数是稳定态有机碳的关键主导影响因子。(4)与杉木林相比,常绿阔叶林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中烷氧碳较高,烷基碳、芳香碳、烷基碳/烷氧碳、疏水碳/亲水碳则较低,说明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较差;与针阔混交林相比,柳杉林两层土壤有机碳中烷基碳、烷基碳/烷氧碳、疏水碳/亲水碳较高,烷氧碳较低,说明柳杉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较好。与0~20 cm土层相比,各林分20~40 cm的烷氧碳均明显降低,烷基碳、烷基碳/烷氧碳、疏水碳/亲水碳均明显升高,有机碳稳定性变好。随着团聚体粒径增大,烷基碳、烷基碳/烷氧碳、疏水碳/亲水碳均呈降低趋势,烷氧碳均呈升高趋势,说明团聚体结合的有机碳稳定性变差。究其原因,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的不同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化学结构及稳定性差异的主要因素。(5)0~20 cm土层,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为707.60 mg/kg和301.74 mg/kg,均分别显著高于杉木林的582.53 mg/kg和208.30 mg/kg(P<0.05);柳杉林为678.71 mg/kg和316.33 mg/kg,均分别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的626.05 mg/kg和269.40 mg/kg(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10℃下,各林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总体均呈前期下降快、后期下降慢的趋势,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下,各林分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均呈相对缓慢下降的趋势;30℃下,各林分微生物量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有机碳则呈前期下降快、后期下降慢的趋势。同一林分在不同温度培养下,相同测定时间点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均表现为30℃>20℃>10℃,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表现10℃>20℃>30℃。同一温度下培养,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整体上分别比杉木林、柳杉林易波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较易误诊的真菌性肺炎临床表现,为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确诊为真菌性肺炎的45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 45例确诊患者临
针对新组装轮对一次压装合格率低的情况,分析了对其产生影响的多种因素,探讨了提高一次压装合格率的措施。 Aiming at the situation that the new assembly wheel has a lo
在自然界中,无论从纳米尺度的结构定义还是功能角度出发,蛋白质都是最多样化的结构。其中,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赋予了它丰富的功能包括催化、分子识别、细胞骨架组装等等。相当
目的探讨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运动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改善自身健康状况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102例无运动禁忌证、在饮食控制和原有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有效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不同温度灌洗液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进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加温36-37℃灌洗液,对照组
电力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电力公司抢修类项目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不断激增,但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电力公司抢修类项目管理长期受到行政指挥,接受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倡议是我国新时期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家级顶层战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其优先发展领域。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愈发旺盛,但是受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力的制约,可投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因此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日益加剧。PPP作为一种新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鉴于大部分PPP项
阐述了企业活力的内涵 ,提出了一种企业活力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该方法是根据模糊集理论和系统决策理论 ,利用模糊数学定量地评价企业活力 ,并建立了一套适合一般工业企业使用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
目的探讨应用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临床路径(2010年版)治疗APL患儿的疗效及预后,为APL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