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碳金融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并助推传统经济的升级和转型。碳金融是由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衍生而来的新的金融活动,它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全球金融市场上的一个巨大的空间。随着嗅觉灵敏的国外投行和从事碳交易风险投资基金悄然进入中国内地,我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到2012年万元GDP能耗指标必须降到2.1吨。我国的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在践行银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积极努力参与碳金融业务。在中国,90%企业的生产、项目的发展和新的项目的建设,金融支持都是由银行的信贷来承担的。银行的倾向性直接左右产业发展方向,并最终影响经济发展格局。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低碳经济,就可以带动这个行业技术创新,乃至制度变革,正像当年推动IT产业发展壮大一样。因此,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无论是对商业银行本身,还是对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商银行碳金融业务及其风险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总体思路是以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种类及风险起因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进行研究。同时,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对碳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进行论证。最后从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提出风险防范策略,对碳金融相关风险进行防范。首先,本文从碳金融的定义入手,简要介绍碳金融的产生和碳金融市场体系,即项目市场和配额市场,目前的碳金融业务也主要是基于这两个市场展开。然后介绍国外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的业务种类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主要是基于CDM项目产生的一些服务和绿色贷款等业务,与国外银行相比差距很大,也可看出我国银行可借鉴开展的业务很多。在研究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风险及应对方法时,主要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风险的起因及主要面临哪些风险。针对系统性风险,本文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简要的分析。最后,提出风险防范策略,即我国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和良好外部环境的营造。碳金融业务在国外市场上比较活跃,而在我国却只是刚刚起步,很多业务并没有开展起来而比较单一,因此对它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探索和设想阶段,数据无法获取,对风险的研究也只能进行定性的分析,定量分析的并不多。由于笔者学识水平有限,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实际操作上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