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迅速,特别是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以及QFII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和市场投资理念的逐渐转变,指数化投资开始在我国股票市场上流行,主要标的指数的地位也更加凸显。2010年以来,伴随着沪深300股指期货顺利推出、指数型基金的大量发行,投资者对沪深300指数的认可度日益提高。沪深300指数是否存在指数效应,能否利用这种指数效应获利,这些问题也日益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关注。然而,由于国内指数效应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学者对于沪深300指数效应的研究并不多。因此,对沪深300指数效应的性质和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指数效应的研究以及指数效应的相关理论解说进行梳理,初步掌握指数效应的基本特点。随后,本文以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间调入和调出沪深300指数的13次调整事件562个标的股票为样本,选取调整公告日和实施日前后特定期间作为事件窗口,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股票市场指数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沪深300在调整公告日前后及调整实施日前后存在显著的指数效应,并且在这两个事件窗口内指数效应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在调整公告日前后,调入股票组合存在显著的正异常收益率,而调出股票组合存在显著的负异常收益率;在调整实施日前后,调入股票的指数效应并不显著,而调出股票组合的异常收益率发生非常显著的反转走势;在沪深300指数调整公告日前后,调入组合和调出组合异常收益率存在明显的对称性,且在公告日前后出现一定的反转效应,这种情况符合指数效应的价格压力假说。此外,在调整实施日前后,被调出股票组合出现的反转走势也符合价格压力假说。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为沪深300指数效应进行理论解释,并提出基于沪深300指数效应的投资策略。最后,为不同的市场主体提供了若干建议,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