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波任意角度斜入射下地铁车站地震响应分析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地下轨道交通,乘坐地铁已成为主要的出行方式,我国又属于地震频发国家,这导致地铁车站等地下结构的抗震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现有的地下结构抗震研究中主要是考虑地震动从基岩垂直入射或者是在临界角以内的斜入射,实际上SV波作为地震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其存在临界角问题,SV波超临界角入射时,土层将产生不均匀波,近地表质点将以Rayleigh面波形式运动,并伴随更大的竖向地震作用。但是目前笔者尚未发现有关实现SV波超临界角入射的方法,也未发现地铁车站抗震分析过程中考虑了SV波超临界角斜入射的研究。另一方面,由于车站的开发建设,其临近地上建筑的地基环境将发生改变,同时,受周边复杂建筑环境的影响,地铁车站周围地基也不是设计状态时的半无限层状地基。因此合理的考虑地震波斜入射并开展地震作用下地铁车站与邻近地上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对提高地下结构抗震安全性能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层状地基频域内精确动力刚度矩阵推导了SV波任意角度斜入射下的自由场地震动响应,得到了粘弹性边界节点上的等效节点力,再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实现了层状地基任意角度斜入射SV波的地震的输入。通过与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模拟任意角度斜入射SV波输入具有很高的精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此方法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建立了任意角度斜入射SV波作用下Ⅱ类、Ⅲ类、Ⅳ类场地中地铁车站、地铁车站-土-地上框架结构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SV波任意角度斜入射下地铁车站地震动响应规律和地上框架结构-土-地铁车站相互作用响应规律。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SV波超临界角入射对车站地震响应的影响与场地类别密切相关,在Ⅱ类Ⅲ类场地中表现出明显的放大作用。这种放大作用对于轴力最为明显,Ⅱ类场地中Kobe波35°角斜入射时车站边墙轴力是垂直入射时的3.61倍,Ⅲ类场地40°斜入射车站边墙轴力是垂直入射时的1.34倍,但Ⅳ类场地中El centro波45°斜入射车站中柱轴力是垂直入射时0.93倍。(2)地铁车站-土-地上结构抗震分析中必须考虑SV波斜入射情况,否则会严重低估车站的地震动响应。比如在Ⅳ场地Kobe波垂直入射作用下,车站和地上框架间距0m时,车站底层边墙,地铁车站-土-地上结构体系会比无地上结构工况的轴力大71%,30°斜入射时地铁车站-土-地上结构体系会比无地上结构工况的轴力大146%。另一方面,地铁车站-土-地上结构体系受30°斜入射地震作用车站边墙的轴力是垂直入射时车站边墙轴力的1.48倍。如果仅考虑SV波垂直入射无疑会大大低估车站边墙的轴力,Ⅱ类、Ⅲ类场地中也有类似情况。(3)相比于无地上框架时的车站弯矩和剪力,地铁车站-土-地上框架系统中,车站与框架的间距对车站弯矩和剪力影响很复杂,其弯矩和剪力会受到间距和入射角的影响,有时会大于无地上框架时车站的弯矩剪力,有时又会小于无地上框架时车站的弯矩剪力。但是对地铁车站的轴力基本规律是:地铁车站-土-地上结构体系的车站轴力大于土-地铁车站体系的车站轴力,这种地上结构存在增大地铁车站轴力的作用会随车站和地上框架间距增加而减小。同时这种放大作用也会随着地震波斜入射角度增加而减小。(4)地铁车站对地上框架结构变形影响与场地条件有关,Ⅱ类场地中框架与车站间距小于10m时,地铁车站对地上框架结构的变形具有放大的作用,最大可达16.5%(相比于无地铁车站工况)。超过10m时,则对地上框架变形为削弱作用。Ⅲ类场地中SV波0°、15°、40°斜入射时地铁车站对地上框架变形是起放大作用,30°、50°斜入射时即会出现放大作用也会出现削弱作用。Ⅳ类场地中主要是对地上框架变形起放大作用,车站与框架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
其他文献
盾构隧道受盾构机超挖作用、掘进姿态不佳、注浆不密实、浆液收缩、地下水冲刷等多种因素耦合影响,盾构管片背后常伴有空洞存在,导致该处地层抗力消失,衬砌受偏压作用,引起管片应力重分布,空洞边缘位置衬砌易出现应力集中,这可能引发管片开裂、破损掉块、渗漏水等病害,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片的安全性及耐久性。为此,本文以管片背后存在空洞的地铁盾构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分别就不同位
本文以南昌市洪都大道快速路改造工程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轴数重载汽车对桥梁振动响应影响。推导了不同轴数车辆模型振动方程,运用Midas和ANSYS分别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桥梁动力特性;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理论,建立了单车和多车荷载作用下车桥耦合振动方程,采用传统Newmark-β数值积分方法,自编程序求解桥梁车致振动响应,分析车辆荷载对等截面低墩中小跨径连续刚构桥动力性能
作为桥梁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水下结构的正常使用对桥梁结构的整体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桥梁水下结构所处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导致的水下结构变位、承载力下降或损伤造成桥梁毁坏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国关于桥梁水下结构的研究开展相对较晚,其检测和评估工作更是匮乏,难以很好地用于工程实践。因此提出一套针对桥梁水下结构的检测和评定体系对于保障桥梁结构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桥梁水下结构检测和评估工作开
近年来,高速铁路在我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大跨斜拉桥等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lding)技术在高速铁路上的应用,改变了工程的建设模式,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工程各参与方之间的协同性及工程建设效率。本文以某高速铁路大跨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此对象进行了族库搭建、BIM模型自动构建、施工进度管理、复杂节点施工模拟、工程量统计等应
连续刚构桥是一种组合体系结构,具有变形小,行车舒适性高,内力分布合理,跨越能力强等优点,在桥梁中有广泛应用,已发展成为公路桥梁极具代表性的桥型之一,但车桥耦合振动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研究公路大跨连续刚构桥车致振动响应问题十分必要,其动力响应分析也受到桥梁工程界比较大的关注。本文以中山市横二线东段鸡鸭水道大桥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车-刚构桥耦合动力分析模型,编制了基于模态综合法和Newmark-β
钢结构因具备诸多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于桥梁建设中。但由于长期服役于交变荷载下,钢结构易发生疲劳破坏,严重影响桥梁结构安全。对于存在腐蚀介质、火灾高温等的复杂环境中,理论上就更加难以准确预估钢桥的剩余疲劳寿命。焊接接头作为钢桥最主要的连接方式之一,在实际工程中多处于复杂环境和交变荷载的耦合作用中,因而开展复杂环境与应力场作用下钢桥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研究就很有必要。本文以母材为Q420q D高强钢的两种不
随着高速列车的发展,车速不断上升,人们的移动更加方便。但是,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高速列车在桥上运行时,会产生桥梁结构噪声。这个噪声属于低频噪声,对身体的生理健康、反映时间和语言识别等能力有很多影响。声品质是声环境的重要标准,本文着重关注铁路交通箱梁结构的声品质,首次对箱梁结构噪声进行声品质评价。通过声场的模拟来研究噪声物理属性,通过主观试验,来记录分析人的主观感受,从而更好的从
中空夹层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继承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的自重轻、抗弯能力好等优点。虽然中空夹层钢管再生混凝土节点的连接构造可以借鉴实心钢管混凝土节点,但是两者之间有明显不同之处。相比实心钢管混凝土节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节点的区别主要在内管的尺寸(可在柱截面空心率中体现)和内力的传递方式。若将内管与梁连接,节点的整体性好,但施工特别复杂、且可能造成较大的焊接残余应力。若内管与梁没有连接,试
随着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我国的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中迅猛发展,已有部分钢管混凝土拱桥出现结构失效,甚至提前退出服役,钢材锈蚀已然成为威胁桥梁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开展腐蚀对钢管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工作。考虑到拱肋腐蚀区域主要集中在拱脚处、肋拱与吊杆连接处和肋拱顶处,针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服役过程中拱肋的受力状态,设计了考虑三种局部腐蚀类型(局部腐蚀区域分别位于试件端部、中
随着我国建设铁路、地铁和公路等基础设施进程的加快,作为我国分布广泛的膨胀土地质条件,修建很多隧道无法规避膨胀土地层。膨胀土是吸水体积膨胀且强度衰减,失水体积收缩且易产生裂隙的高塑性粘土。在增湿条件下,膨胀土的含水率增加,土体强度降低且产生膨胀,造成隧道围岩稳定性降低,极易导致支护结构可靠度降低和隧道变形过大,严重时,隧道产生失稳塌方。因此,在增湿条件下,研究膨胀土隧道的变形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