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中土壤—空气换热器周围土壤内热湿迁移规律探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发展始终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关键点。当前能源危机的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加剧,使节能可靠的日光温室热湿调控系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开展了土壤——空气换热器的研究。土壤作为该换热系统蓄放热的最主要载体,其土壤内部的热湿分布将直接影响换热器运行效果。为此,本文探究了日光温室土壤——空气换热系统在运行中,非饱和土壤蓄放热过程的热湿耦合迁移规律。土壤中的温度和湿度场之间相互影响,温度梯度将促使土壤空隙中湿分的移运,湿分的迁移又将带走热量引起温度的变化。针对这一复杂问题,运用Fluent软件建立了,水平换热管周围非饱和土壤中热湿耦合传递的双场驱动模型,将温度梯度、土水势作为湿分迁移的驱动力,模拟非饱和土壤蓄放热过程中温湿度的动态分布。为直观探究土壤蓄热过程中三维的热湿耦合作用,模拟了各向同性的非饱和土壤温湿度动态分布,对温湿度之间相互耦合作用进行了分析;之后建立了日光温室中农耕土壤湿度分层模型,打破了前人对土壤各向同性的认识,并分析了湿度分层对换热运行的影响。最后,将热湿耦合模型与纯导热模型进行对比,指出湿分迁移引起的能量变化。结果表明,温湿度场的分布密切相关。在土壤中温度梯度作用下,土壤中的湿分沿温度梯度反方向迁移,并依次堆积形成湿峰。各向同性土壤中,距管中心距离相同的各点,同时出现湿峰。管内空气温度越高,湿度峰值越明显。在各向异性的分层土壤中,其土壤水平方向的温湿度分布与竖直方向明显不同。土壤含水率的差别导致土壤热物性的改变。在竖直方向上土壤含湿量差别较大,土壤中水分的分布更容易受到初始水分分层的影响,在湿度梯度和温度梯度共同作用下产生明显移运。在自然状态下运行土壤空气换热器,土壤空气换热器温度和湿度影响半径均小于0.5米范围,且在换热过程中,土壤温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延时效应。随着与换热管距离的增加,温度变化的延时效应越明显。同样也表明,在换热器正常运行中,为避免管间相互影响,则需保证管间距大于1米。与纯导热模型对比,非饱和土壤中湿分迁移引起的热量的转移,使土壤获得更大的蓄放热能力。
其他文献
  生态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发展的转型之路,本文通过研究纽约、伦敦两大世界性都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与体现,发现他们与国内普遍的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理念的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全球社会正在由单一的生产空间向多样化的消费空间转变,必须从长期性、全球性的视野出发,以新的模式、新的空间,应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本文通过对滨海新区功能区空间变化及
短流程工艺是源水经适当预处理后直接进入超滤膜过滤,再加入适量消毒剂进行消毒的创新型饮用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弱化了沉淀功能,缩短了处理工艺,减小了占地面积,并使出水水质
从结构受力的角度看,框支结构体系属于抗震不利的结构形式,但因能够现代社会对建筑功能多样化的要求,所以始终是结构性能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框支交错桁架体系有建筑布置灵活
摘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说三年高中英语教学是“千里之行”,那么它的“足下”就是高一上学期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因此,探究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有效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首先谈及影响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因素,然后就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谈一些自己粗浅的了解和实际的做法。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目前国内外已建有众多水库,且有研究发现,水库的运行会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造成人员伤亡,因此,研究分析水库运行与库岸边坡变形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鸡球虫为孢子虫纲、真球虫目、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的一类,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虫,每年都造成养鸡业巨大经济损失。其中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是主要的鸡球虫之一,寄生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紧缩城市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希望这种城市形态在增加城市活力的同时,也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城市的可
  开敞空间的公共服务设施普及程度可以间接反映开敞空间的使用程度,论文以济南市中心城主要开敞空间公共服务设施为对象,通过对两者现状条件、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情况调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