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紧扣储层建模与评价这个主题,重点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靖安油田虎狼峁区长6油层组的精细划分与对比,沉积微相与砂体展布规律、储层物性特征与综合评价等研究,应用相控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该区储层三维地质建模。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认识: 1、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研究区98口钻井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基准面旋回分析的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位于K0~K5两个长期基准面半旋回的沉积转换面附近,顶部靠近区域盖层,底部与源岩直接接触;重点将长6油层组划分为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中期基准面旋回组合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上升半旋回发育,下降半旋回不发育,总体上表现为一个水进序列。在此基础上,以最大洪泛面为标志,进一步厘定了长6油层组的小层分层界线,初步建立了长6油层组的小层划分对比的等时地层格架。 2、以长6期区域沉积背景为基础,通过30多口钻井的岩芯观察与描述,从长6油层组中共识别出两个亚相七种微相,指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微相是研究区的主要储集相带。并按照优势相原则分别编制了各小层的沉积微相图与砂体等厚图,系统揭示了长6油层组各小层的砂体分布规律及其空间几何构架,为储层评价与地质建模奠定了基础。 3、研究区钻井岩芯分析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6储层平均孔隙度12.0%,渗透率为0.68×103μm2,属特低孔、超低渗储层。运用岩心刻度测井条件下的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研究区测井解释物性参数的校正公式:孔隙度校正公式为(φ校=1.2023×φ测-2.2787,长612-2、621-1、621-2小层渗透率的校正公式为k校1=exp(0.363×φ校-5.2),长611、612-2、622、631小层渗透率的校正公式为k校2=exp(0.31×φ校-3.9)。据此校正获得了长6油层组各小层的孔、渗数据。在此基础上,应用储能系数、地层系数及流动带指数三个变量从不同侧面对该区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将该区储层总体上划分为三大类,指出研究区Ⅰ类储层主要分布在长612-2与长621-2小层,控制面积65.5km2。 4、应用美国EDS公司研制的建模软件GOCAD,采用相控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构造建模→相控砂泥岩骨架建模→相控储层属性建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