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肝脏弹性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门静脉最大截面直径(protal vein diameter,PVD)及平均血流速度(protal vein velocity,PVV)等超声影像学指标、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an,HA)、血清学模型APRI指数等指标在乙肝后肝硬化代偿期诊断中的价值及相关性,并分析四项指标联合使用的价值。方法:选取已证实的慢性乙肝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共105例为受试对象,其中慢性肝炎35例,肝硬化代偿期37例,肝硬化失代偿33例。同时选取本院体检中心同期的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小板计数(bloodplatelecount,BPC)及谷草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值,APRI模型由AST及BPC构成,计算公式为APRI指数=(AST/正常上限值*100)/BPC,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由固定专业人员检测,B超检查肝脏门静脉最大截面直径(PVD)及平均血流速度(PVV),采用SIEMENS S1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首先分析患者影像学指标,包括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测仪(fibroscan,FS)检测的肝脏弹性值(LSM)和B超检测的门静脉最大截面直径(PVD)及平均血流速度(PVV),以及血清学指标HA及APRI数据,这四种指标在正常组和三组肝病组的对比;其次分析代偿期肝硬化组LSM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再分析LSM、PVV以及血清学指标HA、APRI指数在各组中的性能;最后分析四项指标联合使用的价值。结果1.各组肝病患者LSM、PVV、HA及APRI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由正常组到慢性肝病各个阶段(慢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肝硬化)的不同阶段,LSM、PVV、HA及APRI均呈逐渐升高,正常组与肝病各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在肝病各组(从慢性肝炎组到代偿期肝硬化组、再到失代偿肝硬化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B、C三级,A级为代偿期,B、C期为失代偿期,临床上为了表述方便,分别称为肝硬化代偿期(A期)为肝硬化早期,肝硬化失代偿期(B、C期)为肝硬化晚期。2.各组肝病患者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PVV)变化的情况与正好LSM数值变化相反,在正常组到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不同阶段,PVV数值随病情进展逐渐降低,正常组与慢性肝病各在肝病各组(慢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肝硬化),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慢性肝病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1);门静脉最大截面直径(PVD)随肝病病情进展逐渐升高,在正常组与慢性肝病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慢性肝病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3.在代偿期肝硬化组,LSM与PVV、HA、APRI指数间均有相关性。LSM与PVV成负相关,相关指数-0.826,相关性较好。LSM与HA,APRI指数值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3,0.761,0.517,提示均有助于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4.LSM与PVV、HA、APRI指数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在正常组到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均逐渐上升,在代偿期肝硬化组敏感度较高,69.24%~79.24%,在指标两两联合及四项联合使用时,敏感度由最低87.12%升至92.37%。提示对代偿期肝硬化诊断的准确性有所上升。结论:各指标在正常组与肝病组,以及肝病组各组之间互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这几种指标均可单独运用于诊断以下病情变化:正常状况到慢性肝炎,再到代偿期肝硬化以及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四个阶段,且相关性较好,随着病情进展,指标的敏感度逐渐上升,提示诊断的准确度在上升。各指标诊断肝硬化晚期均最明显。比较四项指标间两项联合以及四项联合,代偿期肝硬化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与正常组比较明显上升,且敏感度与特异度均达90%以上,提示联合方法诊断代偿期肝硬化准确性较高。本次研究推断,将这几种影像学指标及血清学指标联合运用于肝硬化,特别是代偿期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实际临床意义,可能部分取代肝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