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乳房炎是世界范围内给奶牛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常见疾病,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奶牛乳房炎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已报道的病原微生物多达150种。克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koseri,C.koseri)是一种环境条件致病菌,最早认为是奶牛肠道菌群的正常寄居菌,近年来多个国家已从奶牛乳房炎的乳样中分离到了该菌,但缺乏进一步的研究,对C.koseri生物学特性和鞭毛素基因fliC的功能认识不清。本试验对奶牛乳房炎样品进行了C.koseri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构建了鞭毛素基因fliC的突变株,进行了鞭毛素基因fliC的功能验证,取得了以下结果:1.从奶牛乳房炎分离到1株G~-杆菌,经形态学检查、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确定该菌为C.koseri,将其命名为CKO-WT99。2.CKO-WT99可引起小鼠死亡和小鼠乳房炎,是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CKO-WT99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对其他抗生素敏感;CKO-WT99可作为受体菌接受blaCTX-M-55,并通过接合转移将blaCTX-M-55转移到野生型的E.coli中;CKO-WT99具有运动性,含有鞭毛素基因fliC;CKO-WT99生物被膜主要成分为卷曲菌毛和纤维素。3.以CKO-WT99基因组为模板,使用重叠PCR的方法将fliC上下游同源臂融合到一块,将融合片段克隆到自杀性质粒pRE112上,构建出重组自杀性质粒pREΔfliC,以E.coli X7213(含重组自杀性质粒pREΔfliC)为供体菌,CKO-WT99为受体菌进行共培养,两步法筛选出缺失株ΔfliC,并使用自杀性质粒pRE112对ΔfliC进行了回补。4.CKO-WT99、缺失株ΔfliC、ΔfliC-C三株菌生化特性和生长特性基本没有差别;缺失株ΔfliC与CKO-WT99相比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下降、丧失运动性、不形成鞭毛、毒力降低,回补株ΔfliC-C基本恢复这些能力,说明鞭毛素基因fliC是C.koseri的结构基因和毒力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