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群众观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完整的逻辑体系及丰富的理论内涵,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程中发挥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当前,个别地区、个别部门盛行的腐败之风、官僚主义及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往往是由于没有坚持群众观点所致。政府官员与群众分离,党执政的科学性、民主性就难以保证。因此,通过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成为我党工作的重点。新形势下,虽然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有所改变,但毛泽东群众观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原理和精神内核仍将继续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群众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指导下,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相关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旨在把握毛泽东群众观的本质,总结毛泽东群众观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变化,结合当今社会出现的腐败,部分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现象,社会群体性事件等阐述毛泽东群众观的现实意义及当代价值。具体内容概述如下:第一章作为开篇章,对毛泽东群众观及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论文首先厘清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毛泽东群众观的理论内涵,并在对群众观、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群众运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四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章着重对毛泽东群众观的来源与形成过程进行了考察。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是毛泽东群众观形成的理论源泉,在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西方思想家群众观点及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交互影响下,毛泽东群众观经历了萌芽、正式形成、成熟、曲折发展四个阶段最终得以形成。第三章分析了毛泽东群众观的丰富内涵。毛泽东群众观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不仅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理论,明确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更总结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具体实践路径,实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第四章对毛泽东群众观的实践形式进行了评析。本章梳理了毛泽东群众观在实践过程中由依靠工农群众革命到利用群众运动进行经济建设、由坚持人民主权到踢开党委闹革命的“大民主”、由密切联系群众到利用整风等形式反对官僚主义、由虚心向群众学习到晚年个人专断的转变过程,并对相关原因进行了分析评析。第五章主要对毛泽东群众观的当代价值进行了深入思考。毛泽东群众观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表明,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实质是解决好群众的民生问题;共产党要秉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权力观;推进社会管理改革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