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光眼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二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研究青光眼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个体化眼压正常调控治疗仍然是目前阻止病程进展的最有效手段。临床上青光眼眼压升高绝大部分是因房水外流阻力增加所致。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途径是房水的两条重要排出途径之一,因此,研究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通道的分子调控机制,进一步了解青光眼的发病机理,丰富青光眼房水流出作用机制理论,为青光眼的治疗提供新的、强有力的手段。
研究目的:观察曲伏前列腺素药物作用下,核转录因子NF-κB及IκB系统对葡萄膜巩膜房水外流的分子调控,以及MMP-2在葡萄膜巩膜房水外流通道的作用,力图阐明葡萄膜巩膜房水外流的分子机制。
研究方法:
1、体外培养人睫状肌细胞并鉴定。
2、人睫状肌细胞培养基中加1μM曲伏前列腺素,根据孵育时间的不同分为4组,即0hr组(对照组)、6hr组、12hr、24hr组。孵育至上述时间点时,分别收取细胞孵育液及细胞,real-timeRT-PCR、和免疫荧光半定量分析分别检测上述时间组NF-κBp65、IκBα、MMP-2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Zymography技术测定MMP-2活性。
研究结果:
1、人睫状肌细胞培养和鉴定
1.1光镜组织块培养的睫状肌细胞,1周后细胞开始从组织块周边游离出来,呈典型的梭形。组织块培养细胞融合后,组织块周围细胞呈漩涡状排列,组织块间细胞呈峰谷样排列。
1.2细胞用Smoothmuscleα-actin和Desmin免疫荧光反应均可见阳性物质分布于胞浆中。形态学和免疫荧光鉴定证明所培养的细胞是人睫状肌细胞。
2、real-timeRT-PCR法分别检测NF-κBp65、IκBα、MMP-2在不同时间组的基因表达
mRNA相对定量结果用LSD-t检验统计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6hr、12hr、24hr组NF-κBp65均表达下降(p=0.001);IκBα荧光强度6hr组、12hr组较对照组改变不明显(p>0.05),24hr组较对照组增加(p=0.000);MMP-2基因表达6hr组较对照组下降(p=0.000),12hr、24hr组较对照组逐渐增加趋势(p=0.000)。
3、免疫荧光半定量分析
相同曝光时间、相同面积下对照组和各实验组的细胞荧光染色强度应用LSD-ttest统计软件分析表明:NF-κBp65荧光强度6hr、12hr、24hr组均较对照组减少(p=0.000);Iκ±Bα6hr组较对照组没有明显改变(p=0.134)、12hr组较对照组轻微下降(p=0.032),24hr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1);MMP-2荧光强度6hr组较对照组荧光强度减少(p=0.305),12hr、24hr组较对照组逐渐升高趋势(p=0.000)。
4、Zymography(明胶酶谱)技术检测各时间组MMP-2的活性
Zymography凝胶中可见一条MMP-2透明条带,分子量为72kDa,对照组与6hr、12hr、24hr组MMP-2校正光密度值分别为10.23±5.06,52.23±6.87,103.76±21.47,237.21±39.72(n=4);分别较对照组增加(n=4),实验各组MMP-2活性比对照组增强。(p=0.000)实验结论:曲伏前列腺素作用于人睫状肌细胞后,NF-kBp65的基因表达下调,IκBα的基因表达上调。NF-kB在葡萄膜巩膜房水流出通道中起负调控作用。曲伏前列腺素作用于人睫状肌细胞后,MMP-2的基因表达上调。MMP-2活性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