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积极防治职业病,减少职业病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建立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管理的新模式,来做好前期预防工作,确保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建设到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得到有效控制,促进本地区职业健康水平的提高。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对苏州工业园区职业病防治情况进行调查,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现行有关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研究,建立立项前职业卫生行政干预模式。应用这一模式,在立项前对建设项目的项目名称、建设单位、项目基本情况、生产工艺、原料、辅料、产品、中间产品和副产品的名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治措施和其他相关材料的分析,得出审查结论。结果1.实施该模式前后苏州工业园区职业病防治情况比较。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率干预前为0.37%,干预后为9.68%;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参检率干预前为2.16%,干预后为76.09%;检测合格率干预前为85.77%,干预后为94.29%;职业健康监护企业参检率干预前为4.49%,干预后为62.47%;体检合格率干预前为64.05%,干预后为93.02。经统计分析,在实施该模式后,苏州工业园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率,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参检率、检测合格率,职业健康监护企业参检率、体检合格率均有统计学意义,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增加。2.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说明该模式有实际意义。从具体案例中可以看出,建设单位不知晓职业病防治的有关规定,也无力识别本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经立项前职业卫生行政的干预,建设单位了解了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有关情况,项目审批部门明确了审批手续,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得到了有效落实。结论1.通过实行职业卫生行政干预模式,在效果应用传递作用下,本区域职业健康水平显著提高,立项前职业卫生行政干预模式具有实际意义。2.经过对审查标准的调整,以现有评价技术力量能承担全部评价任务,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查周期也将大大缩短,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情况将得到根本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