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坏,给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很大危害,也给人类的饮水安全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各国政府非常重视受损河流和水体的生态修复工作。至今,虽然国内外对河流生态修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河流生态修复应以什么理论作指导,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等具体问题上,仍缺乏统一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鉴于此,本研究针对济南南部山区河流存在的硝态氮污染、农田侵蚀蚕食河岸严重、河流景观及亲水性差的普遍问题,从恢复河流生态功能的视点,探讨了南部山区河流的生态修复的植物材料选择、配置模式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适于乡村发展与历史传承的生态景观,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验证了其实用性。本研究的成果能够为我国北方中小河流的生态治理乃至全国河流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本研究以实际问题为基础,以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为导向,以生态修复技术为手段,以济南南部山区三川流域项目为平台,采用生态技术与景观建设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实现对于济南南部山区三川流域水质的改善以及生态环境的治理。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济南南部山区三川流域以及北大沙河示范区的的水质特征,进行了植物修复水体的试验研究,并通过大量文献的研究,探索了9种挺水植物、4种浮叶植物和湿生植物、6种沉水植物,4种河岸带植物,可用于济南南部山区河流。(2)对三川流域以及北大沙河示范区进行样地调查,对群落优化配置模式,从16个群落中优选出5个最优群落。另外,总结出4种净化水质能强的水生植物组合,为河流生态修复提供依据。(3)在先锋水生植物筛选与群落优选的基础上,对三川流域汇流处及北大沙河示范区两处进行生态景观设计,主要包括植物配置、生态驳岸建设、增加生物多样性以及硬质景观设计等多种内容。主要进行水生植物、滨河植物以及道路林的植物配置,并增加亲水性设施、游憩设施等,注重历史传承与现代开发,注重景观意境的营造,完成一个近自然的生态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