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qing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也成了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对客观物质世界进行改造时,将人与自然关系统筹地进行系统考量。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以人为本”中的人是人和自然相互生成、相互规定、彼此统一、共同发展的人。在“以人为本”视野下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又是对自然中心主义的超越。因此,我们应当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出发,研究“以人为本”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关联性,在“以人为本”的视野下探讨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性和实践路径。本文包括四个部分,主要是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方法,对“以人为本”视野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做了系统梳理,对“以人为本”视野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维视野考察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对“以人为本”视野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以及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对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全文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对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二者的关系做了比较充分的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与自然是双向生成的,只有在人类史和自然史的相互规定中才能把握人与自然双重生成的本质。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选择法则是人与自然彼此连接的现实中介。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以人为本,着眼于新的形势和任务,旨在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必然要求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缺少其中任何一条,就不是以人为本,也不可能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为本。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离开社会而存在的人。只有在现实社会中、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个人才能获得解放和发展的条件。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是每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和条件。强调以人民群众为本,目的是要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引导人们更好地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促进个人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共同发展。表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即强调现实的以人为本,促进和协调人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创造出蓝天绿水,为自然创造出全面发展的人,最终达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加快城镇化建设,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也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对我国基层政府的
<正> 十五大报告对新时期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落实十五大提出的从严治党的任务,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试图结合实际,对当
辽宁省实验学校于1999年开始实行九年一贯制。近六年来,对“完善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建设有效学校”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实践研究。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从三个维度塑造“集体人
针对传统的远洋舰船运行监控大数据挖掘方法精准度低的情况,本文应用关联规则算法,对远洋舰船运行监控大数据挖掘方法进行设计。为了有效对舰船远行监控大数据挖掘,首先获取
鼓浪屿位于近代殖民中心——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的厦门市。近代社会环境的巨大变革,导致了鼓浪屿公共租界内原本的“传统村落式”住区空间形态转变为外国殖民者共管的公共租界,形
壮侗语族存在两种语序类型的"的"字结构;存在两种定语助词,在不同的语序中两种定语助词的出现具有互补性;定语助词与量词在领属性结构中有着一定的替代关系。壮侗语的这些特
<正>澳大利亚游泳队在赛前、特别是奥运会前,一般会 进行一段时间的高原训练。高原训练的地方多选择在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斯普林斯训练基地,为期21天。随 队训练的人员除教练
目的:探究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CTA检查,同期行DSA检查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对CTA图像量化
汉语量词的重叠形式从"AA"式到"一AA"式再到"一A一A"式,具有鲜明的历时层次。在相同的句法位置上,语言序列的不断加长其语法意义也不断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