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国际羽联终于认清了市场经济的形式与电视转播的局限,首次出台了将15分换发球得分制改为七分五局三胜制;2002年“汤尤杯”后,7分制改为15分制;2005年底推出将15分制改为21分制;2006年2月1日起全面实行“3×21分制”;也就是3局两胜、每局21分、每球得分制。沿用了男子15分,女子11分制的计分体制寿终正寝。2008年奥运会正式采用21分制。国际羽毛球规则不断的修改补充中变革,每一规则修改都推动了羽毛球技术和战术的发展,影响着运动员之间比赛更加重视技术、战术和自身能力。影响着他们训练水平的不断更新,使每一次的比赛更具有观赏性。笔者收集到我国运动员与马来西亚、韩国、印尼、丹麦等传统羽毛球强国运动员的比赛对抗中找到一些过人之处,进而继续提升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国际地位。特别收集近几年(2009年-2013年)的国际重大比赛中中国林丹、马来西亚李宗伟、印度尼亚陶菲克、以及中国陈金、谌龙五位优秀男单选手参加重大国际比赛过程的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的表现进行归纳总结,来说明当今优秀羽毛球运动员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心理水平主导的方向。通过这些技战术方向诠释新生代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方向,和提高广大群众欣赏羽毛球的比赛水平,寄希望于我国羽毛球男单运动员的水平保持最佳状态或更上一层楼。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展开了对竞赛规则改革之后的林丹与其他四位国际运动员在国际羽毛球比赛中技、战术的统计、比较、分析。总结得出以下结论:①当今世界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术非常全面,无论是在前场,中场还是后场各项技术应用都比较全面,所以训练过程中要求运动员全面技术的训练;②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大多以多拍的回合较量才能得分,要求稳中求进,打出自己的节奏,并且有较强的洞察力,判断对手的节奏,进而打乱对方的节奏取得胜利;③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全身运动,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性要全方面的锻炼,以科学训练与刻苦训练相结合;④在羽毛球规则改变之后,比赛的节奏明显加快,心理素质的要求就会变高,在赛前,赛中,赛后的心理调整方面要做到自我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