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中国人民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比任何时期都要接近。我国人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物质发展所带来的实惠与满足。同时,对财富的过度追求、对技术理性的盲目崇拜、对大自然的无度索取等“现代病”,也同样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人类自然家园的破坏、精神家园的迷失、生命价值感的迷惑、生命意义感的缺失,都成为我们健康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威胁。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价值观和行为也必然留下时代发展的烙印。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大学生轻视生命、缺乏感恩、价值迷失、道德滑坡、意义失落、生活空虚等现象时有发生。我国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发展,同时也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来和希望。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本质是生命价值教育。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就是以生命价值观为内在逻辑线索,引导大学生形成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相统一的生命存在观,并以生命存在观为基础,进行生命主体性教育,引导大学生重视自然生命价值;进行生存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重视社会生命价值;进行生命意义观教育,引导大学生重视精神生命价值。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生命内涵、存在方式以及生命观思想的发展和本质进行分析。一是从宗教、自然科学、哲学三个维度,将人类对生命内涵和存在方式的阐述进行分析和归纳,树立对生命内涵、生命特征、生命存在方式的正确理解和认知。二是以马克思主义生命观为指导,将国内外生命观思想进行了跨文化的比较和分析。三是对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特别是生命本质观、生命价值观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生命理想等进行阐述。第二,对当前大学生生命观现状进行了分析。本文对当前大学生生命观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归纳和分析。问卷分析表明,当前大学生生命观整体上健康、向上。但是,同时也存在诸如生命意识淡漠、生命价值迷惘、生命意义迷失等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三,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主要内容。本文以生命价值观作为内在线索,从生命主体性教育、生存价值观教育、生命意义观教育三个方面进行生命观教育内容的构建。这三方面的教育内容分别对应的是人的自然生命价值、社会生命价值、精神生命价值,三方面的内容是有机整体,并逐层递进。生命主体性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而树立生命主体意识,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全的生命人格。生存价值观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存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财富观、交往观、消费观等,这是实现人生幸福的重要保证。生命意义观教育,引导大学生重视精神生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利他主义、集体主体、爱国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帮助大学生在服务他人,贡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对有限生命的超越,为生命的存在找到意义和价值。第四,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途径。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应该坚持理性认知与情感教育相结合、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生命叙事与生命体验相结合的原则。教育途径包括,坚持课堂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统领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人文社会学科的协同作用;重视文化对生命观教育的引导作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大众传播文化,创新网络虚拟文化等;发挥生命体验的教育功能,重视志愿服务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生存智慧和生存能力教育等。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心智健全,品德高尚,信仰坚定的人才。生命观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因此,探讨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问题必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