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细菌耐药的发展给当今抗菌药物使用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集中收治危重患者且多合并感染,抗菌药物使用较为普遍。因缺少可靠的耐药监测数据及有效的抗菌药物管理措施,ICU抗菌药物过度使用现象突出,耐药形势更为严峻。目的:评估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常规管理基础上,采取信息化手段的综合干预措施,对ICU抗菌药物使用结构和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的干预效果。资料与方法:2015年起依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决策支持系统(antimicrobial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a CDSS),在之前的抗菌药物常规管理基础上,对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采样送检实现信息化保障、对ICU病例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医嘱实现电子化事前审核,并提供在线临床决策支持。通过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结构及AUD的变化,评估干预效果。结果:1.2013-2015年ICU初始碳青霉烯药物使用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后逐渐下降,分别自2015年的42.9%降至2018年的19.8%,万古霉素自2014年达峰后逐年下降(P均<0.05);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自2015年的3.4%升至2018年的15.5%(P<0.05)。进一步分析,2016年起单用超广谱药、联合用药及广覆盖用药比例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均<0.05)。2.2013-2015年ICU整个住院期间的碳青霉烯、替加环素及抗真菌类药物使用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后逐渐下降,上述药物使用率分别自2015年的78.5%、25.9%和24.5%降至2018年的49.9%、16.0%和15.8%(P均<0.05),万古霉素自2014年达峰后逐渐下降;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自2015年的7.5%升至2018年的20.6%(P<0.05)。3.2013-2015年ICU内碳青霉烯、替加环素及万古霉素的AUD均呈上升趋势,2016年开始明显下降(P均<0.05),广谱头孢菌素虽呈上升趋势但较2013-2014年维持在较低水平;二代头孢菌素的AUD则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抗真菌类药物相对平稳。4.2013-2018年ICU共计送检标本185123份,主要为血和呼吸道标本,共约占80%。与信息化干预前的2013-2014年比较,2015-2018年痰标本送检占比呈下降趋势,血标本送检占比呈上升趋势(P均<0.05)。5.2013-2014年ICU送检标本共检出细菌及真菌非重复菌株9650株,2015-2018年共检出2189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比较前降低,革兰阴性菌占比较前升高(P均<0.05),真菌占比差异不大。2015-2018年ICU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前送检标本共检出1426株,使用后送检标本共检出20465株,其中真菌占比较前升高(P<0.05)。6.2015-2018年ICU住院期间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前送检标本分离菌株构成的前10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念珠菌属、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窄食单胞菌属、肠杆菌属和流感嗜血杆菌;ICU整个住院期间所有送检标本检出的非重复菌总株数前10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念珠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窄食单胞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沙雷菌属和变形杆菌属。构成排序存在明显差异。7.与常规非重复菌株耐药数据比较,ICU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前标本检出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占比更低(P均<0.05),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及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差异不大。结论:在抗菌药物常规管理基础上辅以基于a CDSS的信息化管理,可促进ICU微生物标本规范采样送检、获得更接近临床实际的临床分离菌株分布及耐药数据,从而优化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