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为例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uanai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我国时常会发生与化学有关的风险事件,使公众对化学的价值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公众的化学风险认知水平亟待提高。在面对科学风险时,如何提高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的能力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因此,笔者重点探讨了培养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有效的评估工具。笔者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作出详细的整理与综述,主要包括对风险认知的定义和评价方式、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策略;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和人教版《化学1》中主要涉及的风险内容进行分析,为评估工具的编制和实践作准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编制评估工具,包括调查问卷、风险认知量表和测试卷并进行质量检验,获得具有说服力的评估工具;实践前,调查高一学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现状,确定研究对象;结合前测调查结果,以渗透式教学和主题式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合理改进和设计教学策略;基于不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并进行实践;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后,根据教学进程完善评估工具,测量实验班学生在实践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及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实践前后的变化情况;根据实践结果,总结归纳适用于培养高中生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教学策略和评估工具。研究表明:经过实践后,学生树立了风险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形成了较好的实验室习惯;能从不同角度客观分析化学产生的影响,具备一定的风险评估能力;提高了对生活和学习中化学风险的关注,对化学科学的价值有了正确地认识;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风险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决策,化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得到了提高;实践中的教学策略和评估工具适用于高中化学风险教育的教学和评价。最后,笔者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对今后的实践研究提供借鉴;同时针对实践中的遗憾和不足,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一定的期望。
其他文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很多学校逐渐意识到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并能有所建树,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很多一线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题,许多教师不断的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本研究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在TFU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通过启发性的议题和在教师指导下的理解活动建构知识,主动的完成理解目标,体现了自主
本文旨在探究应用AR教学资源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影响,以“细胞的光合作用”为例在贵阳市某中学展开研究活动,围绕以下四个主题开展研究:(1)利用课后作业和平时测试反馈确定平行班级;(2)选用优质AR教学资源完成探究实验;(3)制定并发放《AR教学资源体验调查问卷》以及《科学探究素养水平测试卷》;(4)分析实践调查所得数据,总结论文研究结果。选择贵阳市某中学两个平行班级作为论文研究的主体,针对“探究光
概念图是一种组织以及表征知识的工具,是一种视觉化后的组织图,可以丰富学习者对新概念的理解。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Novak首次提出概念图,由于其有助于澄清给定概念的意义,准确理解概念的本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和领域,融入到许多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我国概念图的引入较晚,教育工作者已对概念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做了许多的尝试和探索,但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中,鲜有学者将概念图用于中学试卷解析
生物学插图因其具有直观、形象,且能蕴含大量生物学信息的特点而常被作为考查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推理以及实践应用等能力的一种重要工具,也因此成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学生对生物学插图的读图能力强弱也可直接反映出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相应技能的掌握情况。然而,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有关生物学读图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利用可靠的评价工具评价学生的读图能力方面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基于此,本研究对
教学目标是联系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其设计水平影响着课程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的达成效果。在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将地理课程目标从2003版的“三维目标”改为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地理核心素养。虽然国家对普通高中的地理课程目标要求变化已有近三年,但在教学实践中,仍有不少教师采用“三维目标”的理念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对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落实不够深入,直接
2017年新修订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中提到“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思维导图就是利用图表和文字的结合来归纳与概括知识,并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来解释生物问题。本研究通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
2016年,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省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这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教学内容相结合,开始成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新型课程。为了丰富中小学研学课程资源的理论研究,挖掘贵州省高价值的地理研学素材,论述地方性地理研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一般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实地考察法四种研究方法,对贵州省平塘县地理研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地理核心素养构成的三个层次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区域认知不仅是学生分析地理要素发展变化过程和规律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理解人地协调系统的重要思想。因此,把握区域认知素养构成要素及内涵并探索其评价与培养路径成为了一线教师面临的新任务。SOLO分类理论作为一种质性评价分析工具及思想,在区域认知素养评价与培养中的应用具有其潜在的优势。因此,将SOLO分类理论融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简称为《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正式颁布,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这是落实《意见》的有效途径。而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表征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不仅是教师教
力学从提出到被人们熟知,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力学,包含了许多物理学科的重要思想,学好力学能够为电磁学及其它部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传统的评价方法更注重评价的量化,忽略了过程,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判。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高中物理(人教版)力学部分认知情况建立了一系列评价标准,并编制了测试试卷。测试题目包括六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