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对大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承载着传授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培养信息素养的重任。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评价方式的不足,结合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理念,笔者在总结前人电子学档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评价中融入电子学档评价的理念,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如何采用电子学档方式进行评价从理论基础、评价原则、评价思路、评价模型、评价方法、评价流程及其优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此为设计理念,自主开发了基于电子学档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智能评价系统,将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运用评价量规、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对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技能、情感进行全面评价,实现了面向过程和面向结果评价的全面结合。 2005年9月开始,笔者利用该系统对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一年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进行了一个学期的电子学档评价方式的实证研究。研究证明,基于智能ELP系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评价模式,创设了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电子学档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水平、获取与使用信息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以及民主合作精神,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有助于后进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后进生进步和发展。 电子学档评价也激发了教师的创新精神,促使教师采用新型的教学与评价方式,更新了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增强了教师教学的自我意识,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总之,基于智能ELP系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评价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