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取“过程-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将研究重点选在“有事情的时候”,通过“叙事”的技术手法还原一起典型的邻里纠纷,资料收集主要采用访谈法,田野调查和参与观察法,全面获取乡村邻里纠纷的信息,分析陷入邻里纠纷各方如何使冲突成为可能以及冲突是如何在内外因交互作用下实现升级,进而探讨乡村社会如何实施对冲突的有效控制。
本研究得出三个基本结论是:
1.邻里纠纷的压制性。.这种压制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乡村社会对于邻里纠纷现象的压制和回避;另一方面是陷入纠纷中的强者对于弱者的压制。在由道德和血缘关系编织而成的社会网络中,邻里纠纷常常得不到合理解决,不适当的压制,并不能消除冲突,反而会激发矛盾。
2.邻里纠纷根源于人们对利益的争夺和对尊严的维护。在利与义的相互较量中,利的相对优势使冲突成为可能,不良情绪的发泄更为冲突升级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3.冲突是社会的一种常态,乡村治理需要控制冲突的消极影响。而化解邻里纠纷的关键在于承认乡村社会多元主体的现实,发挥多元主体协调功能,分工明确,将冲突的消极作用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以期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