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毫火针结合经筋理论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治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的比例,将合格受试者分为两组:毫火针结合经筋理论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两组受试者都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予毫火针结合经筋理论进行治疗,两组均以治疗3周为一疗程。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选取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患者的上肢肌张力、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患者的下肢肌张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Fugl-Meyer量表进行评分来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性质)都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入组时改良Ashworth量表上肢肌张力评分、综合痉挛量表下肢肌张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毫火针结合经筋理论组和常规针刺组的改良Ashworth量表上肢肌张力评分和综合痉挛量表下肢肌张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上肢肌张力评分和综合痉挛量表下肢肌张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综合痉挛量表评分的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中治疗组患者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且治疗组在改善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上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3.两组患者Fugl-Meyer量表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和MBI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结果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组在改善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毫火针结合经筋理论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毫火针结合经筋理论组和常规针刺组均能改善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治疗组在改善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上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在相同治疗周期里,毫火针结合经筋理论组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能明显提高效率,节约医思双方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