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NA3/hVEGF165裸质粒对糖尿病小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小鼠糖尿病全层皮肤缺损模型的建立目的:本实验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ICR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基础上复制全层皮肤缺损模型,观察创面愈合时间的变化及VEGF的表达水平,旨在探索构建小鼠糖尿病创面修复模型的新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36只四周龄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普通对照组(ND组)12只,高脂饲料+STZ组(HS组)24只。两组小鼠均于4-15周龄各周测量体重,于第4、8、9及第10-15周龄时每周测量空腹血糖值。喂养4周后,HS组小鼠腹腔注射STZ80mg/Kg诱导糖尿病,将空腹微量血糖值≥11.lmmol/L的小鼠纳入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建模成功4周后(13周龄)两组小鼠进行全层皮肤缺损模型的复制。术后分别进行创面换药、照相、取材。NIH ImageJ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创面愈合率的测定,Real time-PCR检测创面组织mVEGF-A的表达。结果:经STZ腹腔注射后,DM组小鼠血糖显著升高,达18.76±1.75mmol/L,与ND组的7.30±0.62mmol/L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到建模后小鼠尿量增加、体重下降,糖尿病成模率为100%:且高血糖水平至少可维持6周。糖尿病小鼠建模4周复制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后,其创面愈合较ND组延迟,术后第7、10、14天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第7天,DM组创面组织mVEGF-A mRNA表达水平也低于ND组(P<0.05)。结论:高脂饮食+STZ诱导小鼠成糖尿病模型方法切实可行,建模成功率达100%,且高血糖状态持续稳定,最少可保持6周。构建的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创面愈合率较正常小鼠明显延迟、mVEGF-A的表达亦减低,可应用创面愈合的相关的动物研究。第二部分pcDNA3/hVEGF165裸质粒对糖尿病小鼠皮肤全层缺损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目的:前期实验构建的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具有糖尿病创面愈合延迟的特征。因此在本部分实验中,我们将采用该模型观察重组质粒pcDNA3/hVEGF165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36只四周龄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普通鼠粮(C组,n=12)或15%猪油强化的高脂鼠粮饲养(DM组,n=24)。经高脂鼠粮喂养4周后(即8周龄),高脂鼠粮饲养的24只小鼠腹腔注射STZ80mg/Kg诱导糖尿病模型。以空腹血糖≥11lmmol/L作为糖尿病小鼠的入组标准,随机分为pcDNA3空质粒十全层皮肤缺损组(P组)、pcDNA3/hVEGF165+全层皮肤缺损组(V组)。糖尿病建模成功4周后(13周龄)两组小鼠进行全层皮肤缺损模型的复制。C、P、V组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建模后即刻分别于创缘皮内注射200u1PBS溶液、60ug/100ul的pcDNA3空质粒、60ug/100ul的pcDNA3/hVEGF165质粒。术后当天、第3、7、10、14天分别进行创面定焦照相,第3、7、10、14天创面换药,术后第7、14天创面取材。NIH ImageJ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创面愈合率的测定,Realtime-PCR检测创面组织hVEGF-A、 mCOL-Ia、 mVCAM的表达,并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与C组相比,P、V两组血糖值明显升高(P<0.01)。P、V两组血糖值差异不明显,且高血糖状态至少维持至实验结束(即术后14天)。C组与P组比较,P组创面愈合率第7天时降低(P<0.05),第10、14天时创面愈合率明显降低(P<0.01,表3)。C组与V组比较,各时相点创面愈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V组与P组比较,V组创面愈合较快,在术后第10天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V组小鼠hVEGF-A相对表达量较P、C组明显增高,在术后第7天、第14天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V、P组小鼠创面组织mCOL-Ia、 mVCAM mRNA的表达均低于C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第7天,V组小鼠创面组织mCOL-Ia、 mVCAM mRNA的表达均高于P组,但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DNA3/hVEGF165裸质粒注射可使hVEGF165成功转染,并可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的愈合。其作用机制与直接增加小鼠创面组织hVEGFl65的表达有关。同时,转染hVEGF165后,创面组织中mVEGF-A mRNA的表达同步上升。
其他文献
美洲山核桃是美国最重要的坚果之一,内部虫害是影响山核桃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美洲山核桃内部虫害的有效快速、无损检测,初步探索应用太赫兹光谱技术检测山核桃虫害研究
[目的]观察异丙酚或七氟醚麻醉及单肺通气(OLV)时间对患者脑氧饱和度(rS02)的影响。[方法]选取ASAⅠ-Ⅱ级,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P组与S组),每组各29例。两组
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使得语文教学不断发生改变,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语文知识的能力越来越重视,更加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核心素养背景
目的以脑电双频指数(BIS)为麻醉镇静深度指标,探讨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对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喔曼青霉素(Wortmannin)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SAP-ALI)时肺组织含水率、病理损伤情况、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cidase,MPO)、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
目的:比较采用前方入路与后方入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10年4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应用前方入路与后方入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患者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5例心脏手术患者按照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EuroSCORE)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每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经常规检查不明原因肝外胆管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B超、CT和/或MRCP检查诊断不明原因胆胰疾病或肝外胆管梗
目的:探讨生物活性玻璃对修复大鼠股骨髁腔隙性缺损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建立SD大鼠(体重约350克左右)股骨髁腔隙性缺损的模型,根据是否有材料植入及植入材料不同分为实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