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水库突发事件水污染模拟与应急处置研究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cami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不仅对下游水环境安全造成威胁,同时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我国对于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重视程度自2005年松花江发生特大苯污染事故以来日益提高。当前,国内外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对海上溢油事件的研究,而较少提及专门针对内河流域特别是水库库区的突发水环境事件。作为山西省最大的水库,汾河水库担负着为省城城市供水的重任,是山西省内供水量、供水范围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地,一旦发生水污染事件,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当前突发水污染事件频发的背景下,研究以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为依托,选取汾河水库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收集有关数据资料,了解当地的区域自然环境,从固定源、移动源及流域源三个角度出发对汾河水库潜在环境风险源进行辨识,构建二维浅水流动的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在所建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情景分析法,对汾河水库不同情景下突发水污染事件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规律进行模拟研究,旨在为水库突发水污染事件时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应急处置方向的确定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数字化处理。通过实地踏勘及资料收集,掌握汾河水库周边环境概况;借助GPS定位技术结合遥感影像资料,确定边缘点位坐标,将水库边界条件进行了数字化;利用工程技术资料及现场资料等,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地形进行了处理;生成了水库库区进出口流量、蒸发量、降雨量时间序列。(2)潜在风险源的识别。根据污染源调查结果,结合对水库周边环境、运行方式的分析,从固定源、移动源以及流域源三大类别风险源出发,对汾河干流上游及水库周边潜在的环境风险源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汾河水库流域存在三类主要风险源,一是工业污染源,其二是交通风险源,第三是引水工程风险源。(3)水动力-水质模型建立。根据对水库自然结构及特性的分析,针对水动力及水质两个模块,构建了浅水流动的二维平面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为研究突发水污染事件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规律奠定基础。(4)仿真模拟。采用情景分析法,以污染源类型及驱动力为主要因素,针对突发水污染事件设置了十二种情形,利用所建立的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对各种情景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进行了模拟,来揭示污染物在每一种情景下的走向以及空间分布规律,为汾河水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及应急处置提供决策依据。(5)应急处置措施研究。基于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风险源辨识结果及模拟结果,对水库突发水污染事件后的应急监测及处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索性的提出了各类事件发生后的应急监测流程、方法及策略,以及有毒有害有机物、重金属、生物污染应急处置方法和后续长期的生态恢复建设措施。
其他文献
监狱的刑罚执行工作是广义刑事诉讼的最后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但体现在它是大部分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还在于它是实现刑罚惩罚、教育改造功能、达成刑罚目的的关键。刑罚执行
小学教育作为国家的基础教育事业,是孩子的最初教育阶段。一个良好的小学校园环境对学龄儿童的心理、行为、智力的形成和发展能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并能帮助他们正确的
深部地层钻井提速是制约深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近年来,以空气锤、扭力冲击器、液动冲击器等为代表的动-静耦合冲击破岩工具在深井钻井提速技术上已经展现
21世纪是知识社会和信息社会,终身学习是社会的主流,只有会学习、乐于学习的人才能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阅读作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英语阅
2006年,中国原创漫画市场进入持续低迷期,漫画期刊萎靡不振,漫画作者纷纷封笔寻求他业。此时,知音传媒集团动漫市场领域新产品《知音漫客》高调入市,以其特有的经营理念,创造出中国
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七年里,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迅速发展,建筑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城市为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进行大范围改造,与此同时西方设计师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区域与区域间的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促进了沿江、沿海港口的数量和规模都有大幅的增长。港口作为联系内陆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近15年的时间,这期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并逐渐形成了良好发展的态势。根据商务部电子商务司的测算,2014年全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
汽车已经发展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中国也逐渐成为世界的汽车大国。汽车行业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环境、更好的顺应低碳发展的需求,这关乎全球及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
随着信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教育观点的进步,人们对教育也在进行不停探索。作为一种新的授课形式,微课以其简短、便捷、高效的特征吸引了教师和学生的目光,微课教学已逐渐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