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1900年至1911年)共出版经济译著131种。这些经济译著在传播西方经济学知识,促进清末经济教育完善,推动中日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乃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仁人志士投入到实业兴邦的宏大事业中。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对研究时间和研究对象进行界定。清末,"经济"一词与今日之"经济" 一词词义差距较大,知识界对西方"economics"的翻译存在很多提法,"经济" 一词的现代词义随着汉译日本书籍在中国的传播而被广泛接受。第二、三章主要从清末经济译著的出版数量、出版时间、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参考现代经济学学科分类方法,清末经济译著大体可以划分为财政类、产业经济类(包括工业经济、交通运输经济、农业经济、邮电经济)、货币金融类等11种类别。其内容各有侧重,各具特点,涵盖范围广泛。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四章着重分析了出版经济译著的机构与译者群体。这些译著译者群体主要来源于留日学生。留学生所学的专业对其译书内容的选择影响很大。在上海经营的商务印书馆、文明书局、广智书局等民营出版机构成为这一时期出版市场的主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五章结语部分打破分类讨论的界限,从全局角度回顾整个清末经济译著出版、翻译情况,在充分肯定其传播经济知识、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丰富现代汉语等积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经济著作译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另附录《清末经济译著书目》,系本文研究的根基。通过全面系统搜集,共整理出清末出版的131种经济译著,按照出版时间先后顺序排列。